馬艷萍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出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與生活密切相關。初中生物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密相關的學科,它不僅涉及到我們人類自身,還與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土壤、植物、動物、空氣等,都是生物學科涉及的范圍。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如何實現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以期引起同行共鳴,共同學習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學 實施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主要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既可以利用生活經驗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引入生活化元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或者是將所學的生物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指導實踐,所以生活化教學貫穿于初中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但是在實際的生物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學觀念陳舊,脫離生活實際,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采取題海式的課后練習等問題,沒能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所以本文主要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定的教學策略。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傳統教學觀念下的生物教學主要是老師結合教學目標,依據生物教材進行講授,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要進行生活化教學首先需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前仔細研讀生物教材,分析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而不是脫離生活進行講授;其次要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進行廣泛交流,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而不是學生畏懼老師,這樣可以使得老師對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引入生活元素。例如,學習“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來思考身邊的生物學以及生物與我們的關系;接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相互討論,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得出我們食物的來源、衣服的原料,以及周圍的環境污染,這些都與生物學密切相關;最后給學生講述生物學的概念,與人類的關系,以及我們應該怎樣跟大自然相處。
二、優化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標生活化
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在教學設計上下工夫,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只能是“突發事件”,只能是“偶遇的火花”,無法形成長效機制。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的理念,應該從三維目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開始轉變。例如,在教學《血液循環》這一內容時,我們知道這一內容以血液循環為中心介紹血管、心臟、血液循環的途徑以及血壓、脈搏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其中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是本節的重點,掌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為理解“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雖然內容多且比較抽象,但是如果教師設計時就能實現教學目標的生活化,讓學生練習我們日常健康,生活開展,學生一定可以更加有興趣學習,教學知識也更能具體化,更容易理解。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教學既包括生物概念、規律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包括生物實驗的操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生活化教學內容,對于理論學習,老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或者是對生活現象進行解釋等;而對于生物實驗來說,可以將實驗教具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實物,這樣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與生物知識的距離。例如,學習“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時,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與父母會有相同的地方,如父母都是單眼皮,自己也是單眼皮,這些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進而開始講解DNA、染色體、基因等教學內容。
四、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要根據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將生活中的現象或者事例以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呈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也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結合學生在生活中圍繞一件事相互討論的情景,老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無論是生物理論的共同探討,還是生物實驗的操作,都可以使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拓展思維。所以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例如,學習“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進行觀察植物細胞結構的實驗,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進行實驗操作,使不同的學生負責不同的實驗內容,有的進行調試顯微鏡,有的依據教材中提供的步驟進行玻片標本的制作,還有的學生進行實驗記錄,這樣每個學生各司其職,都能夠積極參與。對于細胞各個結構的功能通過實驗觀察不出來,這時老師就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生活中的實物如南瓜,用多媒體演示南瓜細胞的胞質環流,給學生以更直觀的感受,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
五、開展因材施教,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一面,教學中教師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實行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學生的自我發展。在開展生活化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到每個學生呢?我覺得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如有的學生在知識的記憶上不是很好,總是記不住知識點,考試成績也不理想,但是學生動手能力很強,生活知識很豐富,這時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否定學生,而是引導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熟悉的知識去理解課本知識;而對于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評價和引導滿足的學生多元化的需要,實現了學生自我發展,關注了全體學生的需要。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初中生物中進行生活化教學不僅需要老師轉變教學觀念,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豐富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同時還需要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中,對于課后練習要認真完成,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學以致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學清.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4):105-106,111.
[2]郭家武.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的教學途徑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