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俊麗
【摘 要】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特別關注的一個內容,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從而實現身心健康成長。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教材資源與課外知識相結合,借助一切現有教育資源,豐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在積極思考過程中,培養自主高效審美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美術課堂中學生自主高效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 學生自主高效 審美能力 培養途徑
美術這門課程是打開審美大門的鑰匙,是學生與審美對象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判斷力,才會以更大的熱情追求美和創造美。能夠欣賞美和創造美是全面發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才能,美到處都有,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發現”美是一種審美的能力,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美術教學得到更高的重視,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真正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從而具備一定的自主高效審美能力。
一、審美情趣與初中美術教學
審美情趣,又稱“審美趣味”,是一種以個人愛好為出發點的審美傾向性,人的審美理想是審美情趣的源泉,而審美情趣同時又決定了人的審美標準。基于此,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塑造健康、高尚的品德。
1.美術課程具有視覺性、實踐性,在形式美中領悟審美情趣
美術教學中,感受美的形式繼而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為此,審美情趣培養首先必須與美術的形式美相聯系,也即與美術作品之具體形象、色彩、構圖等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初中美術教學中應該側重于賞析不同美術形式的表現規律,師生只有在理解、感知、鑒賞美術作品中,體味自然、社會之美德與具體視覺表現形式,才能實現審美情趣的培養。
2.美術課程追求愉悅性,在情感興趣中陶冶審美情趣
學生對美的事物的領略與接受是建立一定情感、興趣之上,通過各種美術作品之藝術形象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形成的對特定審美對象所具有的特殊情感與興趣。這是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是感性的,是興趣積極參與的過程,是受到廣泛的文化生活影響的過程。在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中,養成審美情趣。
3.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在廣泛的人文精神涵養審美情趣
感受美的情感反應,受到審美理想的制約。社會自然與個人修養制約著審美理想,繼而制約審美情趣培養。因此,我們要在廣泛的人文性情境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在關注不同時代美德的基礎上,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樹立正確的是非標準,在正確的審美理想主導下分辨美好、丑惡,從而形成科學的審美情趣。
二、初中美術課堂中學生自主高效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
1.深入研究教材,結合課外知識
在美術教材編寫過程中,不僅要看這幅圖片學生能否看懂理解,還要看該圖片內含的教育意義,同時還要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將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納入教材中,這可以使學生不僅了解我國的風俗風情,還可以了解外國的優秀文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材內容的挖掘者,對圖片進行有計劃、有選擇性的欣賞,提升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當然不能只靠簡單的課堂欣賞,還要不斷地將范圍擴大延伸,比如在課外節假日,可以到當地的文化館、博物館等地方去觀摩學習。
2.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注重開展多媒體教學
教師不應只教授教材中的內容,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工具都可以應用到教學中。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普及,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給學生,延伸知識內容。將授課與多媒體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更直接地接觸到動感的圖片,使得學生的興趣更濃。結合相關的資料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比如教學湘教版初中美術“寄情山水”時,可結合多媒體,欣賞課本上的樹木、山石和云水范圖,引導學生思考“畫家如何用毛筆來表現樹石的結構和肌理的?”再比如教師可以將詩歌、歌曲等多種因素帶入到美術作品中,尤其在“筆墨千秋”的教學中,在我國古代出現了“題畫詩”,詩與畫是可以充分的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可以將其帶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的學習。還有許多音樂,是與畫作的內容情感是一致的,這些都可以帶入到課堂中。
3.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美術鑒賞教學除了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需求,進行差異化、有針對性的教學。初中美術教師應當把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利用自主探究性學習、小組互助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應該轉變課堂角色,從原來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和輔導者。例如教師在開展“視覺中的紅屋頂”教學時,老師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堂預習,初步了解西方繪畫的歷史發展,對現代派有個初步了解。在美術鑒賞課堂上,教師向學生展示《蓬圖瓦茲的紅屋頂》這幅畫作后,引導學生分析評價現代派作品的繪畫語言,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創作情感,運用所學的現代派繪畫語言改畫一幅景物圖。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走到每一小組旁邊,傾聽學生的感受和見解,確保學生能專注于學習。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精美的美術作品、壯麗的自然風景以及經典的建筑作品,播放美術相關視頻,并配備悅耳的音樂,給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熏陶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 [4]。
總之,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關鍵課程,是學校開展美學教育的重要途徑。關注學生的審美情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初中美術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對課堂中所包含的審美因素予以充分挖掘,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賞析,推行切實有效的審美教育,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高效審美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旭蕾,陳麗娜 . 淺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4(11):32-33.
[2]謝晨 . 淺述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5(10):24.
[3]劉躍坤 . 淺議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7(05):80-81.
[4]楊俊 . 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J].成功:中下,2017(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