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首姬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很難以自主學習的形式摸到學習的“竅門”,小學數學教師可適當引進情境教學法,通過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激發學生的潛能,以質疑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數學探究過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理解水平,從而能夠將數學思維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課堂 情境創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數學創造力、想象力、多維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局限于口頭授課的教學手段早已滿足不了現今的教育要求,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勢在必行,數學情境教學,應結合小學生的特征、課本基礎要求、生活實際經驗等多方面的因素,整合出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教學內容,以生活形象的直觀演示,讓學生逐步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感受到數學的奧妙。
一、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的應遵循的原則
1.學生自主與教材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情境教學雖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新型教學手段,但也不宜過于注重學生的意愿,小學階段的學生貪玩好動、自制力較差,在情境課堂上,若一味的按照學生的偏好進行,很容易脫離教材要求,數學課堂應“玩”與學結合,兩者缺一不可,對此,教師應適當的把控教學內容,既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又要依據課程本身目標,以知識點為方向,牽引學生在民主的教學環境中,逐步掌握基礎。
2.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原則
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智慧,教師應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既要發現學生的優勢,從而揚長避短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又要從生活中找尋數學規律,以小學生常能接觸到的數學問題,帶到課堂上進行授課,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循序漸進的提高數學水平,根據實際存在的數學內容教學,打消學生在數學啟蒙時期的恐懼心理,從而樂于探索數學原理。
3.學生心理與教學情況相結合的原則
在創建生活情境之前,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動態,不要死板的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揣測學生的心理,自以為是的制定情境活動,現階段小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多,與教師之間難免有年齡與經驗上的代溝,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言行,啟發情境靈感,不宜設計過于困難,小學生接觸少的情境,打消學生的熱情,也不宜設計過于單調、無趣的情境,拖慢課堂進程,盡量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
1.利用藝術元素創建情境教學
數學由許多枯燥的字符、公式組成,小學生的閱歷少、思考問題的能力仍停留在初始階段,學習起來難免感到力不從心,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時,不要把方向固化到數學本身,有時候,美術、音樂等藝術元素,也能對數學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乘法時,學生對于這種相較于加減法更上一個層次的數學計算,理解程度不深,測驗時總是不明原因的答錯,甚至不知如何作答,對此,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從根本上鞏固基礎,明確了解乘法原理,在兒歌里有許多蘊含數學元素的歌詞,教師可將這些兒歌剪輯成一個系列,調動學生的感官,啟發數學思想,具體來說: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這首歌中的二四六八即是乘法中二的倍數運算,類似于這種輕快的音樂情境,可極大的提高學生對數字的感知力,為后續數學知識的不斷深化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比如:數形結合的教學也可與情境聯系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到“認識物體與圖形”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試著畫一些簡筆畫,或者直接把家里各種樣式的玩具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的介紹自己的“寶貝”,從而引導大家思考,球為什么是圓形的?魔方為什么有四個正方形的面?等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數學中來,既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完成了基礎知識的傳授,又在無窮的數學樂趣中,提高了教學質量。
2.利用現有資源創設情境教學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教師應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這一特性,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簡潔的視頻,以動畫放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獨特思維能力的養成,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可預先下載“動物世界”的情境片段或學生感興趣的一段動畫片進行播放,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邊看邊思考:老虎在溪流的什么方向?老虎在追擊獵物時,兩者的位置發生了哪幾次變化?突出本節課的主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3.利用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教學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課堂情境的創設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身探索數學概念,例如:在學到“認識時間”時,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一天動態,早上用幾分鐘刷牙洗臉?多久吃早餐?為什么有時候感覺時間過的很快、有時候又很慢?時間停過嗎?立足于生活,引發數學思考,再比如:學到“長度”時,選取幾個身高差比較大的學生為其測量身高,讓學生準備好尺子測量桌椅、鉛筆等長度,進而根據切身經驗,形成桌子有一米長而不是一厘米的長度單位認知。
4.利用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教學
數學任務在學生之間的合理分工,能夠集思廣益的拓展學生視野,可創設角色情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到“統計”時,可讓學生扮演超市售貨員、顧客、老板等,模擬操作超市貨物流通,以豐富的教學內容,樹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結束語
創設情境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逐步提高數學的全面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曉丹.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和運用的實踐與研究[J].時代教育,2014(22):198-199.
[2]袁麗.問題情境不必強求生活化[J].小學教學設計:數學,2010(2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