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麗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結合教學實例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促進思維發展;巧借材料資源,促進思維發展;巧借材料資源,促進思維發展這三大策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過程,也是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形成基本的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那么,在數學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以下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摸索體會。
一、巧設問題情境,促進思維發展
數學課堂的核心是思維,而設置問題是讓學生實現有效思維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基于問題有效、高效地思維,能不斷提升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
1.在思維的導入點上設置問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引領學生進入知識宮殿的臺階,是開啟學生學習興趣的鑰匙,有效的課堂導入能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征》時,筆者先讓學生報出一個分數,我馬上判斷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學生一試,果真如此。學生都驚嘆不已,驚嘆之余他們更主要的是急于悟出其中快速判斷的奧秘,對此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在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也逐漸得到發展。
2.在思維的生長點上設置問題
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疑是引導學生探索的動力,教師不僅要有意識設置矛盾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更要對學生提的問題予以肯定,鼓勵學生質疑。因此,在學生思維的生長點上設置問題,能有效引導學生將探究深入,實現真正的探究學習。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筆者神秘地打開剪好的軸對稱圖形,欣賞中故意發問:這是一幅軸對稱圖形,知道是怎樣做的嗎?激起學生創作的愿望,然后要學生利用學具畫一畫、剪一剪,創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繼續追問:怎樣才能證明創作出的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邊想邊做,既要思考怎樣做,又得思索驗證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直達軸對稱圖形本質,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廣度。
3.在思維的發散點上設置問題
思維的發展有階段性,需要不斷調和深化,在學生思維的發散點上設置問題,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
例如,在教學“比”以后,讓學生對于含有比的句子盡可能從多方面聯想,如從“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4:5,你能聯想到什么?”讓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二、巧借材料資源,促進思維發展
1.注重生活實踐,發展空間觀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實際,善于設計實踐性趣味練習,恰當地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就如數、量、比、折、剪、擺、拼、做等,通過手、眼、口、耳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教師讓學生分小組動手合作搭一搭三角形、長方形,并比較三角形和長方形受力之后有什么變化,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探究活動,學生發現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并加以應用,把長方形加斜杠,分成兩個三角形,使之不易變形。
2.注重一題多解,培養求異思維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思考問題的方法,鼓勵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例如,在教學完“8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設計一道開放性的題目:( )+( )+( )=16,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湊十法”和連加得出各種答案,學生會表現得非常積極,可能有2+8+6=16、3+8+5=16……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一題多解表現了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對溝通知識引起多路思維大有益處,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在探求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思維發散點不同,因而能找出多種解題途徑,收到培養求異思維的效果。
三、巧用數學活動,促進思維發展
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閃現靈動的思維火花,放飛理想的翅膀,激發思維潛能。在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要逐漸教給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當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學習內容來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方法,更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來進行機械操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反饋信息,智慧地把握學習進程、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從多個角度出發,促使學生數學思維活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點撥、解疑,使學生變學為思,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韻.激活課堂 促進思維發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6)
[2]馮運斌.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
[3]陳銀英.優化幾何練習設計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J].新教師.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