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莉
【摘 要】幼兒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主要通過帶領幼兒做游戲這種方式展開,游戲在幼兒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兒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采用科學合理的游戲方式進行教學,有助于促進幼兒生理和心理朝著健康成熟的方向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從而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方位發展,為其成為一個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運用科學合理的游戲進行教學,可以讓幼兒開心快樂地學習成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幼兒智育和德育的雙重發展。本文通過研讀已有學者的相關文獻,歸納總結了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具體措施,希望為相關幼兒教學人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在實踐上也能夠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游戲活動 幼兒教育 良好行為習慣 對策研究
一、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其言語表達、邏輯思維、與人溝通交流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等都與其在幼兒時期進行的相關活動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嚴重者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社會各界要加大對幼兒教學活動的關注,以便于促使幼兒可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對孩子思想啟蒙時期,即幼兒時期格外關注。但我們不容忽視的是,雖然家長對孩子的幼兒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但由于這些家長并未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致使幼兒難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有甚者對幼兒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嚴重制約著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時,一定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以便于促進幼兒健康地成長。在幼兒階段,兒童往往具有活潑好動、無法專注于一件事的特點,此時的幼兒往往對游戲活動很感興趣,通過游戲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幼兒在最大程度上集中注意力。學習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因此,家長和幼兒教師要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身心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幼兒游戲活動,以便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對策研究
筆者通過歸納總結相關學者的文獻以及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從以下方面歸納總結了有關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具體措施。具體而言如下:
1.家長和幼兒教師要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形成遵守相關規則的習慣
在幼兒階段,兒童尚處于成長階段,生理和心理均不成熟,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幼兒對規則并沒有強烈的遵守意識,大多數都是將自己作為核心來做出一定的行為表現,在開展集體活動時,幼兒在最初階段不會與人分享,而是習慣性地進行爭奪以便于維護自身的利益。幼兒時期是培養兒童形成遵守相關規則的關鍵時期,因此,家長和幼兒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關鍵期,設計科學合理的游戲活動,并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游戲規則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引導,使得幼兒從小就能形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幼兒園中幼兒往往會出現爭搶某一樣玩具的現象,教師針對此現象,應該設計科學合理的游戲活動,為每位幼兒制作印有自己名字的卡片并將卡片發放給幼兒,讓其在早上到幼兒園時將印有自己名字的卡片粘貼到今天幼兒所想玩的玩具上。這樣在游戲玩耍時間,可以告訴幼兒要按卡片的順序依次進行玩耍,并限制玩具玩耍的時間,在幼兒自己玩耍玩具的規定時間內,其他小朋友不能搶奪玩具。通過這一游戲活動的設計,幼兒可以直觀感受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并在其腦海中形成這樣的意識,從而促使幼兒遵守相關規則的習慣的養成。
2.家長和幼兒教師要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形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
培養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可以文明禮貌地進行日?;顒?,則幼兒會獲得周圍人的贊美與表揚,這對于幼兒來說可以建立強烈的自信心。因此,家長和幼兒教師要著重關注幼兒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相關特點以及每個幼兒不同的性格,家長和幼兒教師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以促使每個幼兒在日?;顒又锌梢孕纬闪己玫奈拿鞫Y貌習慣。例如,可以在家里模擬去商場買衣服的場景,家長和幼兒選擇家里的相應衣物,擺放在合理位置并標明價格,由家長飾演售貨員的角色,幼兒飾演顧客的角色,進行相應的場景模擬,并在此過程中使用諸如“您好,請問需要什么服務?”“謝謝您的幫助!”“歡迎下次光臨”等文明禮貌用語。經過這樣的場景模擬之后,在下次去商場買衣服時,可以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與售貨員進行交流,將以前練習的場景在實踐中還原,以便于幼兒更加深刻地領會。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
3.家長和幼兒教師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形成團結協作的習慣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雖然個人能力的提升不可忽視,但是隨著社會分工趨勢的日益加強,個人的團結協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并將對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和幼兒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注意對幼兒團結協作習慣的培養。在現在的家庭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將孩子作為唯一中心,孩子可謂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大多將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具體表現為對教師開展的集體活動沒有高漲的熱情與積極的參與欲望,更不會與人分享自己喜愛的事物以及與人協作完成一項任務。針對這樣的情況,幼兒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適合于集體團結協作才能完成的游戲,并引導所有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這項游戲之中,從而使得幼兒學會與他人進行團結合作,培養幼兒良好的團結協作習慣。例如,幼兒教師設計“螃蟹抓小蝦”的游戲,并盡可能讓所有幼兒都參與其中。在這場游戲中,可以將班級內的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螃蟹、小蝦和石頭的扮演者。當“螃蟹”抓捕“小蝦”時,“小蝦”可以選擇逃跑,也可以選擇藏在“石頭”的身后以便不被“螃蟹”抓住。幼兒通過對“螃蟹抓小蝦”游戲的參與,可以深切體會到,對于“螃蟹”來說,只有進行通力合作才能將“小蝦”抓獲,而對于“小蝦”和“石頭”而言,二者只有合作,才能阻止“螃蟹”對“小蝦”的追捕。通過這一游戲的設計與實施,幼兒在體會游戲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在無形中也樹立起了與其他小朋友團結合作的意識。
4.家長和幼兒教師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由于幼兒所處的獨特成長階段,身心發展極不成熟,只能通過直接的生活體驗來獲取對事物的一些基本認知,尚未形成進行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就需要家長、教師等人進行正確引導。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當幼兒出現一些問題時,家長甚至是教師在幼兒尚未進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前已經為幼兒的相關問題想好了解決措施并付諸實踐,長此以往,幼兒的獨立思考意識與能力將被家長和幼兒教師所扼殺,這對幼兒將來的學習、生活與工作都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對此,家長和幼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及時分析、解決問題,防止問題的擴大化。但家長和教師都要注意,在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習慣時要遵循適度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從而使得幼兒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
三、結語
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與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長、幼兒教師以及學校的共同努力,并且這項任務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因此,家長、幼兒教師和學校要不斷學習、長期堅持,并結合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以及每個幼兒不同的性格特點,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方案,使得幼兒不僅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而且使得幼兒形成在遵守規則、講文明禮貌、團結協作以及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以后幼兒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一定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師鳳蘭.論如何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速讀旬刊,2016(4).
[2]王冬英.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交往行為習慣策略的研究[J].教育,2017(3):00288-0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