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潔
很多著名教育學者都說過,“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如果讓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那么這個教育過程就是失敗的”。數學是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三大主要課程之一,承擔著巨大的教育重擔,而在數學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更是應該是滲透式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是新課程改革下所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
一、介紹我國的數學歷史,滲透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精神是每一位小學生都應該具備的情懷要素。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華夏子孫曾經創造了無數個“世界第一”,大量的文化遺產傳承至今,在數學方面更是有著輝煌的成就。利用這些輝煌的數學歷史文化,對我國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進行數學教學的同時,順帶將這些知識的歷史文化融入進去,傳輸到每一位小學生的腦海之中,讓其能夠具備充分的民族自豪感,通過這樣的教學也必定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欲望,進而實現愛國主義無痕滲透教育。例如,在進行《有理數》教學時,教師則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遠比印度、埃及等古國早了六七百年。
二、發揮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開展美學無痕滲透教育
目前,很多小學生就可以明確分辨出美與丑了,因此,小學教育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時期。而數學知識由于有多方面的數量關系,在空間、角度、數字等方面內,美的要素是多方存在的,比如曲線美、對稱美等。數學教師在教授這些知識以后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尋找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去享受美。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美的真諦,才能夠讓其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與人生情感之間的聯系,同時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學習觀,最終實現無痕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融合數學解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品格
相比于其他學科,數學是十分系統嚴謹和追求論證的,要求學習者必須要具備客觀事實、計算有章法、應用有理等要素,讓人始終在運算過程中不能偏離數學的主流軌道。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數學的解題方式,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目的。首先,教師應該結合應用題解題的方式方法,逐漸深入培養學生問題理解分析、數據概念解析、抽象知識推論、問題檢驗驗證等方面的基礎能力,培養學生系統嚴謹的數學學習態度和科學合理的求證方法;其次,聯系數學運算的正確性、理論性、和諧性和簡潔性等特點,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意志、實事求是的學科態度、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觀點,讓學生在這個學習氛圍當中做一個誠實勇敢、正直無畏的人;再次,還可以把數學知識拉入到實際生活當中,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原料節約、時間縮減、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數學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狀態,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勞簡樸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最后,教師還應該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的靈活多變性,進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和大膽求證的性格品德,讓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理念和思維想法,做一個有獨立想法的正直人才。
四、開展合作式學習,點明團隊精神和榮譽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存在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中都是王子或是公主,做某件事往往都是獨斷專行,進而導致現在多數孩子嚴重缺乏團隊精神和榮譽感。所以,強化當代小學生團隊精神和榮譽感的教育工作已經迫在眉睫了。因為小學是孩子形成價值觀念和出現團隊榮譽感的最佳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內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開展各種合作性的教學活動,逐步深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榮譽感,讓學生能夠充分明確到團隊集體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任何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經過團隊集體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完成。如在開展幾何圖形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形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選定一名組長,教師就可以下達學習任務和設置幾何問題,讓小組對問題進行探究最終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還應該給予每個小組正確的教學評價,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榮譽感的目的。
其實從小學教育的整體來看,合作式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多元化的發展。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對問題的觀察較為片面,進而導致對很多問題不能正確的理解,而教師的指導教育由于年齡問題讓很多小學生都不是能夠很好的理解,但是通過合作式學習,同齡人之間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合理引導,就能夠很好解決問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發展不僅要儲備豐厚的知識,還應該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就應該作為滲透德育的基點,擔起德育培養的教學重任,讓學生明確到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