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燕
作為班主任,我覺得愛的教育最能感化學生,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呵護,教師用愛心、耐心、細心把每顆心串連起來,構架起心靈的橋梁,構建起學生成功的階梯。只有愛的教育,才能讓生命綻放精彩。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有喜有憂,感動過,也幸福過。我的工作因為學生而有色彩,也因為學生而有了滿地芬芳的感覺。
一、奉獻一份愛心,就會收獲一份喜悅
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多少,而在于激勵和喚醒!”我班有位女孩子嘉睿,她性格比較內向,也比較早熟,偷偷喜歡上隔壁班的男生,成績退步許多,在同學們面前,她更自卑了。我把這些看在眼里,我知道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
我喜歡書,也喜歡買各種知識的小書,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也愛書。于是就養成了送書給學生的習慣。
嘉睿生日的前一天,我從抽屜里拿出一本《生物樂趣多》,隨手在扉頁上寫下:“悶時,你想它,樂時,你看它,你會發現別樣的人生”的字眼,放在辦公桌上。
下課后,剛巧嘉睿來到辦公室,我看見她之后,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笑瞇瞇地拿出書,對她說,生日快樂!
她很愕然,也很緊張,她的臉上慢慢地浮上笑容,眼睛睜得很大很大,凝視著書本,然后,她那遲疑而又驚喜的聲音響起:“老師,是給我的……,您那么忙……,居然記得……”
她說不下去了,一臉的感動沒有任何保留地寫在臉上。看著她那激動的神情,我覺得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感受在心頭升騰,是驚奇,是喜悅,更是一分感動,因為她的感動而感動!
期中考試過后,嘉睿拿著試卷激動地飛奔過來,開心地對我喊:“老師,我進步了!”我和她一樣激動地跳起來擊掌。所以我堅信,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張揚個性,體驗成功——這對我們教師只是一瞬,但對學生卻是一種永恒。
二、教育需要細心,你把愛付于人,人必會把愛雙倍還給你
師生間的溝通是互動的,學生的信任度越高,接受教育的程度也越高。要學會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走向成功;要學會耐心地聆聽學生,也教會他們聆聽是一種修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學生的一切;沒有愛,教師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準則。
三、愛學生:班主任工作的靈魂
把握住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愛”學生。這是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愛”是溝通班主任與學生情感的紐帶。通過和學生接觸,我充分認識到了“愛心”在師生關系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四、愛生如子情意濃,師生同心手攜手
“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作為人民教師,能否真正熱愛學生就是我們的“衡量尺”。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我把向學生獻愛送情作為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學生,我情愿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血,去關心他們的生活,指導他們的學習,幫助他們的進步,成就他們的理想。愛沒有等級,情不分前后。學生需要愛,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更需要老師多給一點愛,而這誠摯的愛心則來自班主任那親切的話語和細致入微的體貼、關懷和傾聽。在學習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思考有疙瘩時;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時;學生受到挫折、犯錯誤時……每當這時,我總是第一個主動接近他們,真心實意地粗細交流,像朋友一樣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釋放他們的心理壓力,隨時隨地同他們心理換位,想其所想,在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們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例如我班上張同學,因為父母感情不合的原因,使他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學習興趣減弱了,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面對這種情況,我既擔心又心疼。我多次找這孩子談心說話,買蛋糕給他過生日,把他回家里給他開小灶,用一種近乎“偏心”的愛打開孩子的心結,及時了解他的思想動向,引導他轉移注意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這個孩子終于放下了心里的壓力,有一天他哭著對我說:“李老師,謝謝您,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聽著這個曾經走向極端的孩子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我的眼里也蘊含著淚水,愛終于收獲了。
五、以愛育愛,展示“人師”真諦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如果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對學生的愛要真摯——爭創“羅森塔爾”正效應。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通過教師的愛育出學生的愛,不僅讓學生體驗到愛,更是要讓學生理解愛、學會付出愛。愛人生、愛他人、愛學生、愛集體……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引發學生愛的行為,培養學生愛的品質;愛是互動的,也是互育的,當教師付出愛時,也會得到學生愛的匯報,同樣享受愛的體驗,因而更加愛學生、愛事業,是“愛”架起了教師與學生心與心交流的橋梁。
在愛的驅使下,教師更主動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尊嚴、呵護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當學生學習有疑問時,就會循循善誘給予解答;當學生思想有困惑時,就會耐心給予引導;當學生生活有困難時,就會慷慨解囊給予幫助;當學生身體生病時,就會及時送上溫馨的問候。在愛的驅使下,就會以寬容之心包容學生的過失,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有了愛,就會拒絕辱罵學生、體罰學生,就會杜絕溫和的語言暴力;有了愛,就不會將犯錯的學生推進懸崖,而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拉上一把,扶上一程。特別是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特困家庭的學生,更加需要教師多一點的關懷,多一聲的問候。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師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學生的心理,以愛心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也只有愛,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溫暖,從而產生心靈的和諧共振,教師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悅的心態下接受。讓我們以孔子“君子學道則愛人”的作為為人師者的準則,以愛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