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花香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但是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特點,常常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因此,數學就成了使許多學生、教師、家長頭痛的學科。寓教于樂是一種理想化的教學方式,而游戲更是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成了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本文筆者根據工作實踐經驗對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運用
一、游戲化教學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游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問題,即學生缺乏主動聯系實際的能力,單純地將數學知識停留在了課堂上,從而難以結合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基于此,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1~5的認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游戲情境。首先準備好筆記本、鉛筆、橡皮、乒乓球、玩具小車等生活常見物品,用于學生拿取與點數。在完成生活用品的點數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超市中的情境進行擺放,并組織“購物游戲”。在分組游戲過程中,教師作為場外指導,讓學生在“交易”過程中,能夠熟練地點數、拿取5以內的“商品”數量。根據這樣的游戲過程,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聯系起來,從而在游戲中培養其學以致用的意識與能力。
(二)游戲化教學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對學生的情緒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沉悶僵化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而活躍開放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多變性,這也恰好迎合了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游戲化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九九乘法表是每一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在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利用機械記憶的方式,讓學生在重復背誦過程中加深印象,但是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游戲與乘法表相結合,賦予單調、枯燥的乘法表以節奏和旋律,并讓學生在跟著節奏合唱的過程中產生主動記憶的意愿。
(三)游戲化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動用的感官主要集中在聽覺與視覺上,即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思考以及消減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游戲環節,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機會。在“圖形的認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不應該只在黑板上或課件上為學生呈現抽象的圖形形象,而是應該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中國傳統智力游戲“七巧板”,先讓學生對“七巧板”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進行識別,然后為學生提供自由游戲時間,并安排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擺出相應的圖形,并加以說明。這樣的游戲探索有效地利用了中國傳統智力游戲的優勢,讓學生在游戲中能夠綜合調動多種感官,即動手觸摸圖形、動腦思考圖形、動口解釋圖形。在游戲中,學生能夠在分享“七巧板”擺放方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搭配的無限可能性,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刺激其運用創新思維設計出更多的形象、提高理解并運用圖形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明確游戲化教學的目的
游戲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不能成為教學的內容,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應該更加強調游戲的工具性,避免讓學生沉浸在游戲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設計“畫一畫”“涂一涂”的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不同的圖形,并在圖形中正確表示出四分之一。而學生繪畫、討論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認識分數、理解分數、表達分數的學習目標,以保證學習效果,讓學生在游戲中能夠順利完成對分數的學習。
(二)精煉游戲化教學的過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是為了服務教學過程而存在的,因此,教師必須要走出“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思想誤區,緊緊抓住教學目標,控制游戲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評價游戲的標準,就在于其形式和內容上能否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打破呆板、僵化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基于此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應該切實地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在用腦想、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的過程中實現寓教于樂。
(三)嚴格游戲化教學的秩序
游戲要想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不僅要具備嚴格的秩序與規范,還應該善始善終。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課堂秩序失控的情況,一些教師過分推崇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注重對游戲過程的體驗,從而使得游戲規則形同虛設,這樣的情況只能導致游戲無法順利開展。因此,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嚴格、公平地貫徹游戲規則,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有效參與,實現游戲化教學的目的。
(四)把握游戲化教學的時機
教學游戲的運用需要把握一定的分寸,只有在適當的階段,恰當地開展游戲,才能夠產生預期效果,相反濫用游戲會讓學生對游戲失去新鮮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化教學要注重時機。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方案中,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完成基礎知識學習后,為學生設置購物情境的游戲,讓學生在買賣中體會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以及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夠保證對教學內容、課堂環節的靈活安排,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通過游戲形式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改變傳統數學課堂中沉默枯燥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體現出寓教于樂的特點。同時,教師也需要把握好游戲與教學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數學游戲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局限性,不能將游戲作為數學課堂的主導,更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合理設計、科學應用才能充分發揮數學游戲的作用,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文永.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59-60.
[2]石晶.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