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
摘 要:學習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認識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新目標、新要求和新挑戰,科學認識推進學校體育事業的手段、內涵。十八大以來,學校體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構建了總體框架和發展格局。本文提出了健全標準、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競賽體系、搭建體育育人新平臺,保障措施到位、實現德智體美“四育”充分均衡發展等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整體推進思路。
關鍵詞:新時代;學校體育;整體策略;重點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3-0004-03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整個國家事業、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了全新的要求,推進工作的手段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策劃學校體育工作,除了行政管理部門要認真研究之外,也要依靠學術科研單位出謀劃策。
一、科學認識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新目標、新要求和新挑戰
做好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要找準新的定位,明確學校體育工作的擔當。哈佛大學一位管理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What brought you here, wouldnt bring you there.”意思是那些能把你帶到今天、帶到這兒的東西,無法把你帶到更遠的地方。我們不能拿著“舊地圖”去尋找“新大陸”。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就要求我們過去很多的思路、做法包括過去形成的對工作的一些認知,要跟新時代對標對表。
(一)新時代的“三大變化”
從學校體育或者是從整個教育來講,至少有三個方面的變化,必須要研究和思考。
1.主要矛盾變了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學校體育要從“有”向“優”發展,這既是工作目標的改變,也是工作策略的改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推動學校體育要從“有”到“優”,具有里程碑意義。學校體育還要從“有”到“全”。德智體美“四育”發展不均衡,體育本身的發展也不平衡。區域的差別、學段的差別非常明顯。從學校體育工作的角度來看,德智體美“四育”之間的不平衡性表現得更為明顯。
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要注重全面發展、優化發展,要下大力氣讓學校體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新時代的第一個特點,即主要矛盾變了。
2.主要目標新了
與十八大報告相比,十九大報告對教育地位的界定有了非常值得關注的變化。十八大報告提出,教育是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基石。十九大報告提出,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十九大報告把教育放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目標,最后落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社會全面進步”上。由此推動目標新了。新在什么地方?新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著眼點和直接目標變得更明確了,那就是人的全面發展。這要求學校教育工作要齊頭并進。
3.主要手段硬了
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需要繼續深化改革,要出實招、見實效。這也是認識新時代必須要充分認識的一點。
(二)新時代推進工作的手段和內涵更加豐富
新時代,怎么去推進工作?方法就是“除舊布新+尊重規律”。
1.科學認識除舊布新的“舊”
在推進學校體育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有什么樣的規律性?還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么?這就是除舊布新中的“舊”。為什么要強調科學認識?就是要調查研究,不能拍腦袋,不能想當然,要沉下身子做調研,要研究清楚到底哪些東西是要堅持的,哪些東西讓我們的工作有了起色。做調研,就是要從已有的工作中找到規律性的東西。
2.科學分析除舊布新的“新”
新目標就意味著必須要有新的實現路徑。前面說的主要目標新了,新在什么地方,新在要齊頭并進,要實現充分均衡的發展。過去學校體育發展不充分,現在要“脫貧”,要達到基本要求,有哪些實現路徑?這就需要新思路。所以我們一些過去工作中形成的規律性的東西、經驗性的東西,需要在新時代對照新目標、解決老問題,不斷出新招、出實招。
3.科學掌握除舊布新的“局”
要把學校體育教育放到整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大環境里,放到整個國家事業改革發展大局中去考慮。教育在整個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中處于什么地位?那就是教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校體育工作要主動融入整個教育改革發展大局中,把體育改革發展目標、路徑和動力結構建設融進去,甘當配角,不一定單獨作為一項攻堅工程來做。
(三)新時代推進學校體育的新目標
學校體育的總體目標,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學校體育需要在四個方面有所作為。第一,就是體質健康。第二,掌握體育和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第三,通過廣泛的群眾性競技運動彰顯學校體育的價值。第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這四個方面構成“四位一體”的目標且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體質健康是掌握了運動技能、健康知識和經常性地參與競技活動的直接結果,由此推動健全人格的發展和成長。
二、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改革發展格局
(一)學校體育改革發展成效
1.構建了總體框架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體育的地位更加明確,推進學校體育的基本框架已經確立。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動力結構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動力結構至少包括更好地調動政府和學校的積極性、更好地調動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更好地聚集社會力量并加大宣傳等三個方面。
2.以問題導向推進學校體育改革
十八大以來,推進學校體育改革最核心的一個策略,就是圍繞提高學生體質健康這一核心問題展開。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整個改革框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
3.試點先行再逐步推廣
學校體育改革是從體育藝術2+1開始的,之后各地逐漸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推進戰略。發展校園足球也采用了“一校一品”模式。目前,校園足球模式已推廣到了籃球。2018年要推出冰雪項目,建立冰雪運動特色學校,成立高校高水平冰雪運動隊。采用試點推進,形成經驗之后再逐漸推廣。2018年,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推進“怎么教會學生運動技能”的改革。
(二)如何推進學校體育改革
在2018年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指出,教育改革“四梁八柱”搭建完成,整體進入“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階段。對學校體育來講也是如此,已經解決了總體框架和“四梁八柱”基本搭建的問題。
1.“四梁八柱”的內容還缺什么?
首先缺的是學生和家長的動力結構。如何在高中和大學出臺行之有效的調動學生和家長積極性的政策。另一個就是科研和宣傳。
2.“四梁八柱”的內容有哪些需要調整?
首當其沖是學校體育與體育競賽之間的關系,或者說在體育課的內容里,如何看待競技性的體育活動,需要重新認識競賽在整個學校體育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第二,學校體育教育中的知識和技能要有明確的界定。體育和健康知識的傳授,要不要教學生運動技能以及怎么教會學生運動技能。應該就此提出更明確、更具體的標準。
3.要推出什么樣的改革?
在新時代,中國學校體育的改革還需要在哪些方面著力?這是進一步完善框架的問題。首先是動力結構的問題。其次,是激發政府和學校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方面,還需要出臺一些什么樣的激勵政策才能夠撬動高中生和大學生,讓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再次,在社會宣傳方面,還需要有些什么樣的扶持政策,才能夠讓大家更多地去關心、關注、支持、宣傳學校體育工作。
4.學校體育工作改革效果如何?
就是要見真招、見實效。推出新的改革或者原有的改革效果如何,需要評估督導。出臺的任何政策都需要有評估,都需要有督導。要確保每一項改革措施都能夠落到實處,這是新時代的重要特點。
(三)在落實上下功夫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讓“四梁八柱”也就是改革總體框架更加健全起來。二是要讓問題導向更有針對性。三是具體的改革措施要更有效率。
三、推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整體思路
(一)健全標準,完善政策體系
新時代提出了新要求,就得按照新時代的標準和要求推進工作。很多標準需要從無到有,比如教學質量標準,要按照不同學段甚至不同年級,提出相應的體育教學標準。另外,學生體育競賽標準。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競技活動,廣泛開展的含義是什么?一個學生一個學期至少要參加幾次競賽才算是廣泛參與?什么樣的競賽算一次?怎么才算競賽?怎么組織?這是體育競賽的標準。還有體育器材標準。小學配置成人體育器材,小學1、2年級的孩子用標準籃球,投那么高的籃筐。幼兒園、小學的孩子踢成人版的足球,小學安裝標準版的雙杠等等,這些都是常識性的錯誤。整體推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就是要健全標準,完善政策體系。
(二)強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體育有兩大問題,一是教不會,二是沒有競賽。教不會,就必須改。改革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教會孩子健康知識,教會孩子運動技能。運動技能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性運動技能,如跑、跳、投等,另一類是專業性運動技能。要以教會為總目標,首先解決的是有哪些運動技能是必須教會的,哪些是在必須教會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發展的運動技能。要把體育課的重心放在教會上,教會學生基本運動技能以及專項運動技能,這是路徑選擇的重要方面。現在高等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時沒有什么運動技能,也沒有學會怎么教別人。中國教師有一個現象,教師總量嚴重超編,而體育教師總量卻嚴重缺編,這是不重視學校體育最直接的表現。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三)完善競賽體系,搭建體育育人新平臺
學校體育長期以來不重視體育競賽,以“競技體育”代替“體育競賽”,沒有形成校園體育競賽機制和組織方式。學校體育如果沒有競賽,就談不上體育,所以在體育路徑選擇方面,除了要“教會”,還要組織體育競賽。只有這樣才能活躍學校體育工作,搭建體育育人新平臺,彰顯學校體育價值。
(四)保障措施到位,實現德智體美“四育”充分均衡發展
保障措施其實也是建章立制、制定標準。過去講到學校標準化建設,是有體育、美育指標的,但是到現在還在執行的標準就是學校85%的指標達標了,學校就算合格了。結果絕大多數學校的體育和美育設施和條件并不達標,但是學校整體上達標了。因為體育和美育的指標本身權重就很小,不到15%。這就需要在政策上進行調整。
(五)校園足球工作的兩個標志性舉措
我們用了兩年多不到三年的時間推動校園足球工作,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展。校園足球的教學體系、訓練體系、競賽體系、支撐體系基本建立起來了,解決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質的飛躍,現在需要做的是從多到好、從好到優的工作。就需要進一步夯實教學基礎,完善競賽體系,做強、做扎實支撐體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從2018年開始,主要推出兩項重點改革。第一,校園足球的競賽和運動員等級掛鉤。將校園足球全國夏令營全國最佳陣容認定為國家一級運動員,校園足球省級最佳陣容認定為國家二級運動員。第二,推出“滿天星”訓練營。進一步擴大試點,示范引領校園足球全面發展。在每一個縣域范圍內組建一支高水平校園足球技術團隊。計劃2018年建40~50個“滿天星”訓練營,確保每個省份先建一個,然后不斷擴大。希望通過以上兩項改革,到2025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達到5萬所,足球人口達到5000萬,校園足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能夠每年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