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梅 何向鋒 蔣含笑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體制的相關建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正呈現著不斷攀升的趨勢,人才的質量以及數量都成為了現今我國人才市場的主流需求。由于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畢業人才缺乏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缺失,所以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就成為了高職教育的一大主要教學目的。高職院校進行鼓勵機制的構建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與缺陷,現就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現狀,對在高職院校進行創新創業訓練鼓勵機制的構建進行相關研究,旨在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力與效果。
[關鍵詞]高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訓練鼓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 (2018)02-0008-02
創新作為個人乃至于行業整體進行發展革新的靈魂精神,在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中都得到了相關體現。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體制、教育整體的革新發展中都存在著對創新精神的需求也做出了在政策上的相關體現。面對我國就業形勢嚴峻、人才市場供需失衡以及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創新精神缺失這一現狀,在高職教育中對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進行突出就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以及樂觀的發展前景。在創新精神得到較大需求的當下,在高職教育中建設起創新創業訓練鼓勵機制能夠有效的促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并對高職教育整體改革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
一、高職教育創新創業鼓勵機制的內涵
創新創業作為我國高職教育整體革新中提出的全新高職學生就業思路,旨在于就當前社會中就業渠道少、就業難度大的問題進行革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與提供。高職教育不同于我國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專業性培養以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往往提供著較為優質的培養體系,而在基礎課程以及人才的全面性教育上則相對于高校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由于高職教育在人才就業創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上的突出培養,高職教育能夠為社會建設中的人才需求提供高效而穩定的專業型人才輸送。但就當下就業形勢來看,高職教育由于其對人才培養的單一性不足以滿足對社會體制建設中人才全面性的滿足,因而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既是對人才市場均衡的維持,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機制革新發展的必然趨勢。
創新作為現階段我國整體建設的需求所在,需要在高職學生創業階段得到相關體現。而創業作為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在高職院校中無論在對學生的教學手段上還是教學內容中都存在著相關體現。因而創新與創業應當在高職教育中得到捆綁式的教育。激勵機制則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革新式的激勵教育,以滿足在高職教育階段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更為優化科學的培養,以達到提升高職教育質量、提高高職教育人才質量的目的。因此高職教育中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的內涵在于通過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內容的學習,以達到高職教育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相關培養。
二、在我國進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一)提升我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相關能力
在近年來對我國高職在校學生就業意愿的調查中,學生對于自主創業表現出的熱情普遍不高。由于當前創業環境競爭激烈、創業難度較大的環境因素,高職院校畢業生往往更傾向于進入企業就業或進行公務員考試等來保證自身就業的穩定性,據統計,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中存在自主創業計劃的僅占畢業學生總體的不足20%,而其中在畢業后最終選擇進行自主創業的學生更是僅占不足9%。這一現狀直接反映了我國高職院校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普遍較低,學生創業熱情不高的現象。因此盡管我國在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提供了較大的政策放寬,且就業市場長期處于創業市場空間較大的現狀,但是由于我國高校中對于高職教育創新創業能力以及意識培養存在著較大缺失,學生普遍不愿進行自主創業。
由于高職教育中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缺失,學生在進行高職教育時往往僅學會了就業本領,具備了專業素養以及專業知識,但在面臨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時很難將自身優勢完整發揮,最終不得不進行其他領域的企業就職或拿不到預期報酬,造成人才浪費。這就對我國高職院校在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上的提升提出了呼吁,我國在高職教學中需要對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學生的相關能力進行在培養法方式上的改進,從而保證人才的個人競爭力,以滿足高職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市場的供需平衡。
(二)促進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理念與時代步伐的需求相接軌
當前,我國在整體建設中正不斷加快著腳步,人才市場的需求缺口不斷擴大,我國在各大新領域上都對人才的質量以及數量都不斷進行著提升。自主創新精神作為我國當前整體建設的推進動力,自高職教育中更是得到了較大的建設新需求。近年來,我國在高職院校中人才輸送能力正不斷增高,然而與人才輸送效率相反。高職教育中的人才質量雖沒出現質量下滑,但由于現今對于人才創新能力的需求,高職教育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對社會體制建設的相關需求。因此在高職中進行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建設起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不僅是對高職院校教育理念的直接提升,更能促進高職院校在教育理念上與時代步伐的接軌。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中對于創新創業建設相關認知不足,高職教師認識不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對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的建設始終無法提上高職教育改革日程。任課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僅對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而對創新創業相關內容選擇忽略;部分教師認為高職學生基礎差、素質低,認為高職教育過程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無法取得有效成果。而在高職學生方面,學生對于自身創新創業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習目的僅在于學會一門能夠就業、就業難度低的專業能力,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而往往對于創新創業能力并不重視。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著手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以保證在高職教育階段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三、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建設的內容及途徑
(一)建立起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建設不應僅僅在高職教育體制上得到體現,在高職教育的相關政策方面也同樣需要得到政府層面的相關保證。因此就筆者觀點看來,我國高職院校中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建設應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次中得到相應的建設保證。
微觀層面上來看,我國政府應當針對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建設的基本需求,對相應政策進行完善以及落實階段的嚴格執行。政府應當適當放寬對于高職教育學生就業的門檻,為創新創業學生提供相應的鼓勵貸款,在政府政策層面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進行鼓勵;而對于高職院校相應激勵機制的建設應當提供適度的幫助,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的實施時往往由于資金匱乏以及政策不開放等問題而使得相關項目開發難度大,流于形式。因此社會中應對高職院校的相關發展給予一定的幫助,以滿足高職院校的自身發展。同時對教師觀念也應做出相關建設,由于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素養能夠對學生接受相關教育的質量以及高職院校相關教的教學活動開展起到直接影響,因此政府以及高職院校對于高職創新創業教師的職稱評價以及薪資標準應進行更加合理的改進,以達到在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師個人綜合教學能力的同時間接對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訓練鼓勵機制的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而在宏觀層面來看,社會層面應當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機制,以保證創新創業理念在我國人才市場中得到相應的體現。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在創新創業發展以及自主創業發展中往往會受到社會層面的差距對待甚至歧視。由于我國在公務員以及傳統就業方面依舊存在些許偏見,大多數人認為鐵飯碗就等同于好工作,因此在自主創業以及創新創業方面會被認為是“不穩定的”、“不正確的”。這就需要在社會層面建立起對人們認知的正確引導,以對這種不正確的價值觀進行糾正,在民眾心中建立起對創新創業的正確認知,進而對高職院校中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激發。
(二)構建起內外結合的激勵機制
訓練激勵機制的建設,需要針對不同的專業層面進行不同的專業激勵機制建設。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由于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體制上根據學生基礎能力的不同以及社會體制建設中對人才能力需求的不同,在其教育體制整體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發展方向。因而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校方應當建立起根據課設內容不同所存在差異性的教學訓練激勵機制,以保證人才培養的全方位覆蓋。
就外部開來,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校企合作,在學生的受教育階段為其提供更加廣闊的實踐機遇,保證學生在完成高職教育后能夠與社會需求進行更加完美的契合,實現人才的無縫對接;同時在進行實踐的階段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進而保證學生對創新創業具有著積極主動的態度,并勇于創新,樂于創新。在進行訓練激勵機制的建設中,還應注意建立起獎懲結合的激勵制度。首先,對于在校內學習實踐或創新創業存在實際進步的學生,校方應當建立起獎勵評判的相關機制,對優秀學員進行定期評測及提供物質獎勵。同時對于不進行創新創業任務完成的學生給予適度懲罰,進而使用獎懲結合的激勵機制,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起到激勵作用,激發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競爭意識,進而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的實際建設水平。
結語
在我國高職院校中進行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的相關建設,不僅能夠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實際水平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對于社會體制人才需求市場的相關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因此在相關機制的建設中,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能力,對創新創業訓練激勵機制的實際建設進行適當調整,以達到實際建設目的的真正滿足。
參考文獻:
[1]李國輝.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 10):19 - 21.
[2]李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 13):86 - 88.
[3]曾怡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機制構建研究[J].高教學刊,2016(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