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學是以漢字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語言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漢字的形體以及漢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等。近年來,通過漢字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漢字教學效率起到關(guān)鍵作用,進而作為新時代的一個標志性教學手段不斷地引起教育行業(yè)的重視。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漢字學,提高識字教學有效性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漢字學;識字;運用
漢字學在小學語文的應用教學中作為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被引進到語文教學當中,這種教學方式的主要思想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漢字來學習識字,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得以最大限度發(fā)揮作用,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識字教學有效性。可以肯定地說,漢字學的引入,必將給語文教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并極大地拓展了語文教學發(fā)展的空間,進而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一、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xiàn)狀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占據(jù)著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同時識字可以幫助小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道路中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但是我國小學中語文識字的教學相對傳統(tǒng),課程模式都是千篇一律沒有改變和創(chuàng)新,這樣長此以往不僅會讓學生對識字課堂失去學習興趣,而且還會讓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漢字結(jié)構(gòu)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漢字各個部件具有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若能引導學生對漢字部件的深刻認知,便能達到“舉一行統(tǒng)眾行”的以簡馭繁,成批識字的高效。不過語文教師進行識字教學時,往往不關(guān)注方法的恰當運用,且不能有效地結(jié)合小學生心理認知特點,以至于小學生在識字學習方面的許多潛力沒能得以高效發(fā)揮。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識字教學的重視,關(guān)注各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筆者認為,將漢字學引入小學語文教學,這是一種識字教學形式的革新,這對于幫助小學生提高自身的識字能力,夯實語言知識基礎(chǔ)以及展現(xiàn)漢語魅力都大有裨益。
二、 小學語文課程中利用漢字學識字的主要教學
(一) 興趣教學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很強,語文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緊密結(jié)合其認知規(guī)律及漢語言文字自身特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培養(yǎng)他們學漢字的濃厚興趣,調(diào)動參與的情感,使之在愉悅體驗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實效。如,教學“秦”這個漢字時,就可以向?qū)W生講述這個漢字演變過程:秦國的“秦”字原作“琹”,嬴政一統(tǒng)天下后,他覺得自己是千古一帝,而“琹”字有兩王并肩坐的意思,因而老想著用另外一個字代替。有一天,他在朝上問大臣:“開天辟地以來,誰的功績最大?”心想眾臣會說:“秦王的功勞最大。”沒曾想大臣們不解其意,都異口同聲:“自古功過是非在《春秋》上都有記載。”誰知歪打正著,嬴政一聽大笑說:“寡人乃千古一帝,就選《春秋》的一半作為國號吧。”于是,一個“秦”字便從此流傳了下來。通過這樣的“文字故事”戲說,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文化內(nèi)涵很容易達成某種深刻的認識。
(二) 多元教學
教師應該適當引入多元文化,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例如,在日常生活里,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一些經(jīng)典宣傳語和廣告詞,從中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又如,還可以通過書法教學,從書法和字帖中體會漢字字型的獨特美,從中領(lǐng)悟漢字構(gòu)字的巧妙。另外,教師應盡可能地通過拓展?jié)h字文化課程及挖掘多元文化資源,進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漢字的魅力。例如,利用漢字所蘊含的各種圖騰文化、燈謎、對聯(lián)、書法、詩詞和碑文等要素,通過師生精講細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漢字文化,更多地理解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學習起來更簡單有趣。
(三) 滲透教學
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采用滲透方法的同時運用漢字,進而幫助小學生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文”這一漢字的時候,首先,要解釋“文”字的由來,讓學生對所需要學習的漢字進行初步的理解,幫助學生在學習這一漢字的時候作鋪墊。其次,教師要親手把“文”一筆一畫地寫在黑板上,同時對文字進行知識拓展講解,這樣可以讓小學生通過漢字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最后,再次通過引入有關(guān)這一漢字的故事,加深其認識和理解,進而讓學生明白如何利用漢字來學習識字。
三、 運用漢字文化來幫助小學生識字的主要方法
(一) 把漢字文化融入學生識字中
語文教師在為小學生講解課程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掌握漢字文化,不僅可以讓學生的識字能力得以提升,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大幅度提高。其次,漢字中的文化因素可以為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奠定基礎(chǔ),通過教師講解某個漢字的文化歷史,一方面讓小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語文識字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對小學生識字能力的把控進一步提升。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仁”字的時候,可以運用《說文解字》中“仁”字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為學生講解“仁”是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仁愛,“仁”字的核心就是仁愛,同時也是人們之間和平相處的基礎(chǔ)。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把“仁”字寫出來,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古字的文化歷史,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最后,教師要合理運用上課時間,把講解古字歷史和學生寫字相關(guān)聯(lián)起來,同時對“仁”字的每一個筆畫進行詳細的解釋,幫助小學生理解“仁”字的主要涵義。通過漢字文化在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既可以使小學生對識字能力可以更好的把控,又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識字能力。
(二) 將漢字游戲運用到識字教學中
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的基礎(chǔ)教育改革日新月異,其教育理念也正在悄然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也應在教育實踐方面進行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游戲是小學生最為喜歡的活動形式,將漢字游戲運用到識字教學中,既可以增加小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促進小學生識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講解“朋”和“友”兩個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拼字游戲當中,通過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漢字游戲當中,同時在學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結(jié)合文化知識,進而讓學生對“朋”“友”兩字的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其次,這種拼字游戲也可以引入詩詞來幫助學生的語文知識拓展,教師可以運用古詩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讓小學生找出能組成詞語的兩個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識字知識量逐漸增加,又可以使小學生對漢字的知識把控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小學教師要積極運用有關(guān)漢字的游戲,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識字知識,進而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搭建堅實的橋梁。
(三) 讓漢字學融入興趣法的識字教學當中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師”,有了良好的興趣才能幫助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身可以把控好識字知識,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去接收老師所講的識字知識。低年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都是從自身的興趣去學習,所以教師要將學生興趣嚴格地把控。首先,學生的興趣大多數(shù)來源于故事,教師要積極通過故事來幫助小學生提高識字能力。例如,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講解“秦”字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秦字來引出學生所感興趣的七國爭霸故事,首先,教師要將秦國的發(fā)展歷程給學生簡述出來,讓學生自身對故事進行初步的了解。其次,“秦”字在古代是什么字體給學生演示出來,從繁化簡的“秦”字為學生每個都在黑板上寫出來,并且引入七國爭霸的故事,進而提起學生的語文識字興趣。最后,教師要將故事完整地給學生講述出來,通過勾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秦”字的認識能力得以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將漢字融入興趣法的識字教學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不僅可以為小學生的識字道路鋪墊堅實的基礎(chǔ),而且還可以讓小學生靈活運用漢字來達到識字的目標。
(四) 借助多媒體將漢字學融入識字教學中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提升,多媒體技術(shù)日益成熟,并廣泛地運用到各學科教學領(lǐng)域。首先,借助多媒體將漢字學融入識字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進而幫助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得以解決。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漢字圖形化來讓小學生更好地去進行識字。其次,教師也要積極將多媒體教學和書本教學結(jié)合起來,讓小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漢字的轉(zhuǎn)變形成,進而讓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可以了解到我國漢字中的文化。因此小學要積極引入多媒體設(shè)備,并且加強對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重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漢字來達到學習識字的目標。
總而言之,漢字學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應用,在極大程度上帶動我國語文課程教學的發(fā)展,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運用漢字學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識記能力,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漸成為當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教學觀”。
參考文獻:
[1]崔瑋奕.基于漢字造字理據(jù)的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2]趙娜.字理識字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調(diào)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3]丁慶慧.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7.
作者簡介:
王少武,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