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逐漸成為了教育系統的主流教學思路。教育信息化的多元化和多面性對于現階段的教育工作來說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在社會進步以及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教育信息化已然成為了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它在時刻地促進著社會信息的發展,并且不斷地控制著社會發展的方向。教育信息化的多面性主要包括了管理信息化、校園信息化和教學信息化等。本文主要是從現階段社會發展以及校園信息教育等方面著手,對信息教育化進行系統的概括,并且進行實踐研究。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校園信息化;社會發展信息化
在二十世紀中后期,“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社會”等字眼逐漸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對社會教育進行完善研究。主要就是“從有形物質產品來創造價值的社會,向利用無形信息資源來創造價值的社會的轉化和演變過程”。發展至今,我國教育系統的格局在不斷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和信息化社會發展相同的發展過程,都是在不斷地更新。由于它沒有一個預設的發展框架,所以一切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不斷地摸索和實踐研究。
一、 網絡教育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應用
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和多智能化。
數字化主要就是可以使教育信息的系統更加簡單化,實用的標準統一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們國家開始信息化的實行,從那時起,數字化教育便逐漸地進入到教育工作當中,利用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等由現代信息化組成的教育系統進行教學,通過使用數字系統進行虛擬教育,不僅節省了人力,還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最后實現了教學的全面信息化。通過網絡化教育具備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網上教育和遠程教學等功能,打破了傳統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受的限制,可以更方便教學。比如它可以使不同地域的每個學校都能接收到很全面且豐富的教學信息,方便師生。
在建設校園網的時候應該著重應用在:為學生上網學習和交流提供網絡條件和環境、實時可靠地收集、處理、存儲和傳輸中小學教育信息、實現辦公與教學管理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學校全網絡聯通,提高校園網絡一體化、實現學校與互聯網鏈接,完成與互聯網的通訊和資源共享、提供電子郵件、公告牌和教育教學信息查詢等。還應該注意學生上網環境和網上學校管理。對開辦網上學校的單位與個人的資格、條件、教學內容、范圍、收費等研究制定出網上學校的管理辦法。建設一個安全的、干凈的網絡環境。開辦網上教學的單位要注重培訓計算機教師,確保直觀有效地編寫網絡教材,確保上網環境安全,使學生在學習上網獲取信息、交流和處理信息的同時還要保證中小學生不受有害信息的影響。由于中小學生都處在一個初步教育階段,多數學生沒有自主能力,網上很多負面資源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各學校都應該首先注意對教學網絡的凈化。
開辦學校還應與網絡有關部門協商,爭取減少學校建立互聯網的費用、網絡設備以及網絡技術的支持與幫助。否則,中小學網絡化教育很可能出現有錢建網,沒錢上網的尷尬處境,事實上,目前,已經有大多數建立校園網的學校因交不起昂貴的費用而被迫關閉校園網與互聯網的連接。
二、 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的結合實踐
在教學課程中教師應利用自己教學方式達到與學生互動或者學生之間自主互動的教學思路。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思想,而是要首先確保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個對知識消化理解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自主理解知識。
利用計算機為學生創建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養成一個自主學習的習慣。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比如說在低年級學生學習《靜夜思》《詠鵝》等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們在網絡上自主學習,在校園網中,學生可以看到詩詞的動畫、拼音甚至可以看到詩詞擴展延伸的知識,不僅可以讓同學更加透徹地理解詩詞的含義,而且還可以體會到當時詩人是在怎樣一種情景下寫下的作品。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甚至在自己理解的范圍中也可以自主作詩,這樣就逐漸地提高了學生的文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且通過網絡互動不斷地加深對自己學習的理解,從而舉一反三得到更多的知識。老師授課只不過是學生學習的一小方面,老師的知識遠不及網絡,學生想要學得更多就必須要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所以,學校必須要合理地開發教學資源,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利用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開放式、自主式的學習環境。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是從主觀上協調學生進行各項學習,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在網絡自主學習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來更加準確地找到自己應該學的和更容易接受的學習內容。相比于傳統教學的模式,網絡教學有著它獨特的優勢。
三、 結論
信息技術教學與教師教學課程的結合,已經成為我國新一輪教育事業改革中首要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來促進教育發展。完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從而達到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創建“新型教學結構”、結合學科特點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注重對教師實施培訓是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的主要策略。利用網絡信息展開教育的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本文講述的不過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一小部分,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積極地研究和探索,爭取創造出更加完美的教學案例,為我國偉大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國棟,繆蓉,費龍.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4(04).
[2]任友群,徐光濤,王美.信息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系統科學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13(05).
[3]周宏.如何應用教育信息化促進課程改革的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02).
作者簡介:
程明日,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興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