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暴露出教學的低效性,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求教師要注重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構建高效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是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其思維更加完善,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改變教學低效的問題,促進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以供廣大同仁教師共同參考交流。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高效課堂;策略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當前人們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有了更多的關注,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構建高效課堂。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氣氛也非常低沉,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思考如何去有效激發學生這個教學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上教師的科學引導,在師生努力下才能真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下,教師實施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使得學習的學習興趣不高,不僅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更是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產生非常不利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要求教師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更多知識。
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構建高效課堂有助于完成新課程改革的既定目標。在高效課堂中,學生具有更大的學習主動性,學習興趣更加充足,可以開展個性化學習,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這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合。第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高效課堂具有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學生可以自由地充分展現自己,很可能產生創新的火花。第三,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高效課堂是多種教學因素的優化整合,學生會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同時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會更加豐富,教學過程持續得到優化,教學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
二、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1. 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求知欲望
對于一堂課的教學來說,做好課堂導入環節是首要步驟,只有成功的課堂導入,才能確保以后課堂教學的更好開展。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都會開門見山地直接把將要學習哪篇課文或者什么任務直接說出來,這樣難以讓學生對以后的學習產生求知欲望。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運用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以后的學習充滿期待,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時,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我們將要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這篇散文,感受他的散文小品風格,這樣學生會有學習壓力,不會產生興趣。但如果教師為學生出示秋天落葉等圖片,營造一種蕭瑟悲涼的氣氛,然后給出引導語:“我們都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但其實秋天也意味著悲涼,史鐵生筆下的秋天就多了一絲懷念和感悟,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就讓我們一起品讀這篇課文吧。”這樣學生就會急切地想要知道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并積極發展思維,對課文內容進行聯想,此時教師趁機引出課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 因材施教,落實差異化教學
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高低之分,教師應該正確對待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從而平衡教學活動,努力讓所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能實現進步。初中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會受到家庭環境、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發揮出引導作用,針對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使其建立“勤能補拙是良訓”的座右銘,同時要注重對語文能力強的學生的幫扶。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實差異化的分層教學,確保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例如在教學《黃河頌》這首詩時,多數學生都沒有真正看見過黃河,對黃河的認識也是一知半解,感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根據詩中詞語來體會九曲黃河的壯觀,感受到作者那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感悟能力較差的學生卻無法有這樣的理解。此時教師就要重點對這些感悟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可以補充歌曲《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等其他課外資料,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黃河作為“母親河”對中華民族的象征意義,也就深入理解這首詩的內涵,幫助學生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3. 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自主探究
在素質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刻認識到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引導作用。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還有待發展,此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課本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使其在探究中感受到樂趣,并實現學習潛能的挖掘,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豐富。例如在講解汪曾祺《昆明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自主探究學習任務:“閱讀全篇文章,請用一句話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這個任務比較簡單,學生很快都有了自己的回答。實際上這個任務的關鍵迷惑點,在于本文是寫景還是為了抒發作者內心活動,這時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以后進行小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課堂氛圍立刻活躍了起來。最后結合學生們的研究成果,教師再進行引導和講解,讓學生們認識到這篇課文是作者運用平淡樸實的語言,以小見大,通過寫對昆明的雨的喜愛,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4.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當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已經與教育領域充分融合,實現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形式相比,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等優勢。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提高課件制作水平,從而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化抽象為生動具體,化靜為動,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更為深刻地體驗文章中的內容和情感。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很多都沒有去過蘇州旅游,無法感受課文描述的那種美不勝收的精致,此時就可以為學生播放蘇州園林的相關視頻,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的意義,之后再次閱讀課文,就能夠對說明文這個文體有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體會文中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此外,多媒體設備還具有豐富的網絡資源,能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能夠讓學生學習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多樣化資源。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網絡上的相關動畫作品。通過卡通形象的生動表演,學生就會很快地對這篇文言文內容有個大概的認識,并對愚公鍥而不舍的精神有所感觸。
5. 注重指導學習方法,開展小組合作交流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要注重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使其更為深入地探索和思考。當學生掌握了有效學習方法之后,就會由點及面地拓展學習,也會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共同去分析和探究問題,最終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對于《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小組成員分別研究菲利普夫婦、于勒及文中“我”的人物形象,之后再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在教學劇當中進行切身的體會,最后共同得出這篇文章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要注重道德觀念的提高。
三、 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更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語文知識,這樣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麗麗.初中語文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的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02):26-27.
[2]文德斌.淺論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120.
[3]劉海仙.關于初中語文的生活化閱讀與寫作[J].文學教育(下),2017(02):74-75.
[4]馬忠生.初中語文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探討[J].未來英才,2016(10):50-51.
[5]金有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讀寫算:教師版,2017(01):82-83.
作者簡介:
葉鈴;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潭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