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教學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入門知識來說尤為重要,計算學不好就不會學好數學,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計算教學一直都是困擾著我們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題。學生對于計算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沒有興趣。那么,我們數學教師如何能夠讓計算知識賦予一定的生命力,讓學生能夠可感、可知,能夠愛上我們的計算教學課堂呢?筆者就本文從利用直觀、創設情境和練習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利用直觀;創設情境;練習形式;計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就是計算教學版塊。計算教學一直是師生難以把握的部分,教學中教師不好把握算理、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覺得枯燥無味。但是,計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基礎的部分,計算知識掌握好了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一直存在著相當部分計算能力薄弱的學生,他們對于計算算理不清、計算習慣差、粗心大意、潦潦草草……。對于這樣的現象,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積累,我認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 利用教學直觀和具體生活問題,使學生明白算理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好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促進教育。同樣如此,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學生的生活,我們要把學生的數學學習融入到生活中來學習,特別是對知識的理解更應讓學生來聯系自己身邊的實際。計算教學不是單單掌握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算理,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往往利用數小棒讓學生進行“10以內加減法”的理解與計算,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算理。教師往往還借助于計量單位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小數計算算理的理解,比如計算“5.2×3=”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小明的媽媽上街買雞蛋,每斤雞蛋5.2元,買了3斤要付多少元錢?,先把5.2元改寫成用角來做單位,而后讓學生借助于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并讓學生充分理解了小數乘法的意義。教師往往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來解決對運算律的理解或是對數學現象的理解。比如對周期現象的理解、除法形式的理解等等。
在計算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夠挖掘計算知識背后的客觀事物或現象,讓小學生在進行計算學習中能夠感受到數學計算也是有血有肉的,是靈動的、富有神奇的計算奧秘的。使學生明白算理,不斷讓計算教學更加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二、 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決定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情境教學是小學各科教學開展的重要教學途徑。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計算教學更是需要一定的學習情境。因為很多教師都認為計算內容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厭于計算,特別是理解計算時的算理,他們更是難以接受與理解。特別是教師在計算教學后,給了學生大量的練習讓其進行海量計算,以便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這樣的做法,往往讓學生生厭,因而我們數學教師要善于開動腦筋,要能夠創設有關計算教學方面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對計算教學可感、可悟,能感興趣、能懂算理。
如:我在進行《百分數的意義》一課教學時,我能夠創設學生最喜愛的體育運動——投籃來作為百分數學習的素材,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是什么、猜猜本題中誰的進球率高,議一議自己的充分理由。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來感受數學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從而能夠利用百分數的意義進行百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和正確辨析分數與百分數。
再比如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進行計算練習時,讓學生傾聽一些輕音樂;或是進行一些趣味性小游戲;教師講一些幽默的小故事;等等。這些都是學習情境的運用。我們數學教師要能夠拓寬數學教學思維,把定勢的思維從教學實踐中解放出來,從而能夠有效實現師生互動,實現靈動的數學課堂。
三、 開展多種形式的計算練習,提升學生計算的能力
人雖然具有智慧,但是情感豐富仍然占據著整個心靈空間;而心靈深處的東西往往是在活動中通過體驗而獲得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計算教學更要重視練習活動的形式,教師要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使學生能夠思維涌動、計算能力暢抒而出。
面對表面枯燥的計算課堂教學,我能夠采用開小火車、奪小紅旗、創小迷宮、爭小能手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這些計算活動中能產生對計算的良好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爭于計算的參與熱情。最重要的一點,我還能夠利用計算中的一些神奇的現象來激發學生對于計算知識的探究。比如,我還能讓學生通過探究來認識“1、4、2、8、5、7”這些數字的神奇之處,通過延伸讓學生閱讀這些神奇數學來發現埃及金字塔。通過歷史中數學知識特別是計算知識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人類發展中的數學,讓孩子們能夠對數學計算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通過多種形式的計算練習,通過對計算知識的深入探究,讓學生能夠真正對計算知識感知、感性,讓學生能夠用探究的眼光來看待數學中的計算,給計算學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逐漸引導學生樂于去揭開它。
四、 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使之成為學生的數學素養
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好的習慣能夠使人受益終身。同樣如此,計算習慣的培養也是小學階段最最重要的習慣,對于數學學科來說,計算是數學的基礎、是學生對數學入門的門檻。計算能力提高了,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等數學基本能力。
我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能夠善于利用學生的計算錯題集和黑板計算專項板塊。在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后,能要求學生進行錯題的分析與訂正,并能舉一反三地進行針對性講解后練習。從而使學生在計算方面更好地理解算理、學會靈活計算。我也能充分利用黑板計算專項板塊對學生進行計算專項練習布置,即每日一練。主要是給學生提供15小題的口算練習,如乘、除法一步、兩步的計算量小的題,也布置對于運算中利用運算律和運算規律的小數簡便運算的口算題。在利用錯題集的知識剖析與每日堅持不懈的3分鐘小口算練習的實踐行動中讓學生的口算與計算習慣得以很好地培養,計算能力得以不斷地提升。
總之,只有讓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生活化、富有生活力,才能讓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1版.
[2]周國韜等編著.《現代教育理論研讀》[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3]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作者簡介:
胡林紅,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臨河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