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道德和法治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是提升學生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有效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進行生活化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煥發出教學的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將進一步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索;實踐
當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還比較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學生的生活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還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沒有達到具體實踐的層次,不能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踐統一起來,達到知行合一的高度。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也能逐步的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更加的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更緊密了。然而,初中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沒有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主要還是以知識的講解為主,這就讓本來比較乏味的道德和法治內容更加的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氣氛低沉,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以便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提升。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初中道德與法治無論從知識的角度,還是從教學的角度,對培養初中階段學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法治意識、是非觀念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道德與法治中踐行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地轉變以往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脫節的現象,將教材知識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有效地契合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彌補理論知識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弊端,將教學與學生的實踐有效的統一起來。
(一) 引入生活化內容,進行新課導入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知識去認識生活、改造生活、服務生活,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也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應該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從生活中發掘素材,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經驗入手,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參照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從生活中挖掘一些學生熟悉的、喜歡的素材、案例來對教材中學生陌生的知識進行改進或完善,既能豐富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也能促進學生的教學活動積極參與,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師愛、關注學生成長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調查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設計一些調查問卷,這樣,既能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也能讓學生理解教師的工作狀態和對學生的關心,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可以有效地體現出道德與法治的現實意義。在《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學導入時,可以從校園防欺凌教育說起,從校園安全導入,也可以從“車讓人,人快走”說起,從交通安全導入,進而轉入國家安全的學習。從我們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導入新課,消除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二) 創設問題教學情境,進行生活化探究活動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給學生創設具有趣味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有效的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發掘生活中的素材,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契合,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和目的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拉近學生生活與教學內容的距離,從而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如在《維護國家安全》教學中,我設問:你以為平安夜吃個蘋果就能平安了嗎?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在維護著國家安全。請你說說你或你的家人或者看到的其他人維護國家安全的一件事。通過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點撥升華,使學生明白身邊這么多人都在生活和工作中維護著國家安全,我也有責任和能力為維護國家安全做貢獻,從而增強學生維護國家安全意識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 增加教學互動,增進師生交流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入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教學活動參與,教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學生,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的完善和發展,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把握學生的心理,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效地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并能在生活中進行理論知識的踐行。在教學《家的意味》的《叨叨家和國安》且思且行中,我增加了學生討論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說說在孝親敬長上,你做得好的有哪些?哪些方面有待改善?你今后打算怎么做?當有學生把因為自己膽小長期需要媽媽陪睡導致父母之間矛盾、父母之間缺少溝通不能相互理解等困擾學生的家庭矛盾都拋出來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變措施,也真正實現了我們學科的最終目標。同時,教師也要運用生活中的資源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自己意見和觀點。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反饋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優化,進一步的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我認為進行生活化教學是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實現教育教學最終目標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賈倩.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課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4).
[2]段坤坤.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才智,2017(05).
作者簡介:
張金春,浙江省臨海市,浙江省臨海市邵家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