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技術逐漸走進課堂,成為現代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作為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文章基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地理;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課堂的教學要求手段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自身特點進行教學,而多媒體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內容方面簡單便捷,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如此也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活動的順利推進。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與支撐力,高中生已經擁有了許多年的學習經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學習疲勞的可能性極高,加之剛升入高中需要融入新環境或是面臨高考升學的壓力,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新階段的挑戰。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要學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要根據學生當前的個性發展設置教學環節,學會利用現代的各項科學信息技術來使教學變得更加有收獲,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必修1的第一單元《行星地球》時,由于學生剛剛從漫長的暑假中步入高中生活,學習的興趣不是特別濃厚,所以,在講解這一章節時,要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入手。相對于枯燥的文字敘說而言,學生會更傾向于圖文結合或是視頻類的、直觀的傳遞知識的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圖文向學生展示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利用視覺傳遞,先入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欲。
二、 重難點突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活動,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正確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能力。除此之外,重難點的突出也能使學生迅速掌握本節課堂的要領,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進行篩選,有所側重,這進一步為學生記筆記提供便利,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說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這一小節時,課堂的重難點在于自轉和公轉的運動規律以及使學生能夠看懂“恒星日和太陽日示意圖”。教師可以將重難點通過PPT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還能貫徹落實“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起到知道的作用,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鍛煉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
三、 豐富教學,拓展學生學習范圍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交互性、開放性、靈活性、個性化等特點,多媒體輔助教學,創新了教學模式,使傳統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在互聯網+的時代,各種信息傳遞迅速,多媒體這個載體為知識的傳播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教師能利用網上的有益信息豐富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地球的圖層結構》這一小節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將地球的圖層結構向學生展現出來,結合傳統板書的方式,進行圖層分解,以達到更加直觀、清晰的教學效果。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對本節課所教授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利用網上現有資源,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在眾多信息中汲取有益的知識,以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要領。
四、 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地理是一門覆蓋面極廣的科目,它涉及的內容多而復雜、范圍廣,包含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地理事物特征等。由于教學環境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的限制,教師在向學生傳遞信息時,并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切身體會、感悟當地的人文特色,這會使學生在學習時覺得所學知識是模糊的、抽象的,這不利于他們對知識本質的把握,從而會挫傷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但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當地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感受到當地的民俗風情,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這一小節時,因為地域類型不同,農業類型也就不同,但是枯燥的文字講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理解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有關當地的農業區位條件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中切實體會當地的人文風情。這樣一方面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而且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 避免單純依靠多媒體,教師不備課現象
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任何事情的出現總是伴隨著利弊兩方面,切不可片面的對待一件事。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教師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網搜索任何內容,這會使一部分教師產生惰性。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關系,完全依賴多媒體,拋棄傳統意義上的講課、課前不備課,課后不認真總結、反省的情況就會愈演愈烈,這樣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教學質量下降,影響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的洋流部分時,“三圈環流”運用多媒體動畫講解的效果不如教師帶領學生在黑板上通過板書層層深入,這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還能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交流。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利用多媒體進行高中地理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還能夠更加高效的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但是,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不能將益處轉化為危害,作為教師要時刻做好本職應該做的事情,不能完全依靠多媒體而忽略了教學的真正意義,只有這樣,教學才會實現學生與教師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婁秀茹.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
[2]崔芳.淺議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7(95).
[3]劉江榮.高中地理《常見天氣系統——鋒與天氣》說課[J].山西電教,2013(04).
作者簡介:
羅振廷,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