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藝術的課堂提問是師生良好交流的重要方法,小學數學課堂中課堂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良好的效果是經歷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堂問題的設計要巧妙,這不但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教學質量;設計
課堂問題就是課堂上教師依據一定的范圍,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結合他們對該問題的了解情況,對學生進行提問,由他們作答的一種課堂師生互動方式。這種課堂問題的設計和應用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來解決問題。這樣能大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巧妙地設計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
一、 巧設課堂問題要以學生的認知和知識水平為基礎
小學數學課堂問題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和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是逐級遞進的,每一個新知識的學習都關聯著以前所學知識的內容,因此,教師對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把舊知識簡明扼要的復習一下,然后通過問題引出新知識,讓學生們的思維由已學過知識內容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的內容,也讓學生逐步學會舉一反三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時,在導入教材內容時可以提問學生: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然后導入教材內容,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啟發他們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分解或者組合,可以變成已學過的什么形狀進行面積計算?學生通過觀察能夠把平行四邊形分解或組合,轉變成求三角形和長方形面積,通過加減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最終,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見,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設計的,用問題來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這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 巧思課堂問題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才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只有學生們對學習數學有興趣,他們才會愿意主動地去學習。而且新課程明確要求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更應該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和課程內容,去設計趣味性強、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課堂問題,激發學生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數學的學習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通過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寬,計算面積,計算一下平均每名同學所使用的面積有多少,這樣的課堂問題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品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在學習了“利率、利息”等概念后,讓學生計算過年壓歲錢5000元存入銀行,為期一年,根據實際銀行的利率,算出一年后的本息一共是多少。通過這樣實際有趣的問題,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去銀行詢問存款一年期利率,讓學生通過百分數知識的運用,計算出本息。這不僅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也讓他們發現理財的好處,提高他們自我的理財觀念,也更讓學生們知道數學知識的有用性。鼓勵他們去不斷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然后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三、 巧用逐層遞進的課堂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逐層遞進是認知和思維的形成規律。在小學數學的課堂設計問題上也要遵循這個規律。提問時問題要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進程,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設計提問時可以采用遞進式,用一連串的問題,逐步推進內容的深度和難度,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他們逐步抓住問題的本質。這樣可以很好地找到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也能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
例如講授“圓錐的體積”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提問:圓錐的底面是什么形?觀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看它們有什么關系?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有什么關系?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巧用這種逐層遞進的提問方式,既符合邏輯規律又引導學生從舊知識中發現新知識,不但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 傾聽學生心聲,巧設開放性課堂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課堂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才是有效的提問。如果教師用繁瑣復雜但答案唯一的提問來代替灌輸式教育,那么并沒有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方式,學生很難在這種提問中,找到自己思考的方向,也就很難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快樂。這種課堂問題不但不能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會因為教師提問過多,占用學生自己消化新知識、練習應用新知識的時間,這樣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其實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注重傾聽的作用。只有去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和知識水平的課堂問題。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應該是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教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轉變成知識傳播的引導者,教師要善于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培養他們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教師要注意在每次問題提出之后,要把時間充分的留給學生,學生要利用這部分時間逐一思考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對于學生給出的答案,教師要注意給予反饋,即便回答的不對,教師也可以通過反問等巧妙的方式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培養他們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巧設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巧妙的設計課堂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獲得自己探索新知識、發現新問題的快樂和成就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更有利于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參考文獻:
[1]王建.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2]徐娟.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歐小雯,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聯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