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的書面表達一直都是中考重頭戲,分值比例也是占卷面分較高的,所以它不只是學生們格外重視又頭疼的地方,更是教師們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畢竟它對于學生來說要求較多也較高,需要學生們具有較高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思維能力,并且還體現學生對英語綜合能力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在寫作過程中也是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謀篇布局的能力來展開英語寫作。有些人就是愛寫作,對他們來說寫作是毫無壓力的,那是因為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精心設計訓練下逐漸培養了寫作能力。加之初中生還是少年,年紀尚小,可塑性強,對于英語寫作教學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關鍵詞:高效課堂;情景交際;創新;教學模式
縱觀以往的教學現象以及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可知學生的英語興趣并不是很濃厚,對提高寫作的自信心也不足,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大多數是以“教師為中心”,不是立足在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如此便不利于學生寫作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的寫作方法指導也并不是很全面。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現如今的教學狀態和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 掌握功能法
所謂的“功能法”亦叫“交際法”,是在70年代某語言學家提出的理論,是一個影響較大的外語教學流派。并且該流派認為: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能使用該語言進行正常的交際,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維情感。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主張用所學到的句型運用到實際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語交流,與英語愛好者多多接觸。因此,我們提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給學生提供交際場合以及交際情境,給學生較多的交流空間,讓學生自己能夠自由地表達自身的意念和思想。
二、 過程教學法
很多教育學者認為英語寫作是一種充滿目標性、復雜性、循環不斷的活動。作者在寫作之前必須先對材料進行分析、裁剪、安排和確定目標性,然后將所想好的思維轉換成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之后再對其寫作文字加以重新審度。然而,在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所起的作用以及職責就是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寫作環境和氛圍,并且通過各式各樣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對寫作進行反復的修改,逐漸完善文章的內容,從而開拓他們的思維,建造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 提高參與積極性
很多學生的英語寫作參與性不高,為了能夠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寫作中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環節時可以開創些趣味性、生活性、真實性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交際的需要,使學生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能自由并富有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并通過情境化的教學來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四、 開展多種形式寫作訓練
1. 復述或改寫課文
教師教學時可以利用機械性復述,借助教材中的文字、圖、表、物等幫助學生進行課文復述活動,同時也對學生消化課文內容起到了幫助作用,這是幫助學生記憶課文內容的有效手段,亦是培養寫作技巧的重要手段之一。當然,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性,要求學生在復述文本時加以時態、語法的變化。例如將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使其變得靈活多樣,令課堂生動有趣。
2. 英語接龍比賽
利用相關的趣味比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興趣性,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一定的方面加強了他們的應變能力和準確的表達能力。畢竟時間對于考生來說是爭分奪秒的事情,尤其寫作作為試卷最后一題來說,前面時間沒有掌握好,留給寫作的時間是緊促的,所以他們就必須學會在短時間內讀懂題,準確地捕捉信息,并用準確的語句將其表達出來,這時就需要用到他們較強的應變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開展英語接龍比賽來激發他們思維的轉變能力。
五、 探究+表達+修訂
進行寫作時學生應緊隨教師步驟,依據教師提供的英語寫作話題切入主題。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大家以討論的形式挖掘題中有價值的信息,構建基本思路,拓展想象空間,集思廣益,相互協作,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有了基本思維的奠定,接下來就是表達環節,學生在之前合作探討的基礎上進行獨立寫作,完成初稿。然而這只是表現基礎構思的過程,只能算是一個框架,需要后期進一步的修改,對照范文,給文章的結構、語言表達方式和語法等方面做出一定的修正。
六、 總結
綜上可言,無論是何種教學模式都不是簡單的教學程序,而是教師本身的一種教育理念。所以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探究是有必要的。如若教學觀念上沒有及時轉變,即使是按部就班地依照某種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標。因此教師要秉持著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此同時亦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具備銳意進取的創新和開拓精神。
參考文獻:
[1]范佳林.過程寫作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2]齊惠云.論英語教學與交際教學法[J].教育與職業,2006(29).
[3]鄧佳妮.“以讀促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4]鄭云香.新課標下的初三英語寫作教學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5(7).
作者簡介:
彭啟兵,貴州省畢節市,貴州省織金縣化起鎮化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