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外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始終占據重要地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需要通過廣泛的閱讀,以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更要通過閱讀英語的報刊、書籍、名著,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自己的英語文字閱讀習慣,進而能在未來更靈活地使用英語獲取知識。所以本文概述了創新教學理念下的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方式探尋。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思考
高中階段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單純地依靠教科書遠遠不夠,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指導活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相關的讀物。進而是學生能在閱讀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時,有意識地查閱其中的生詞和探尋其使用到的語法項目,讓學生能在知識面拓展的同時,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用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使學生對英語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
一、 創新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一) 材料選擇時掌握的原則
選擇的文字要健康,有著極強的思想性,這樣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受益;文字的材料內容要充實,結構的難易度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才能被學生所接受;文章體裁涉及的面要廣,趣味性要強,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文章的體裁多樣化,這樣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提供課外泛讀的閱讀方法
課外泛讀具有快速、廣泛、閱讀針對性強的特點,在泛讀的時候閱讀者能快速地抓住知識點,能捕捉到相關信息。課外快速閱讀活動開設期間,需要做到知其大意,并根據所學內容猜測不熟悉的詞,但是不要太過于糾結某個詞的具體含義,不要在詞義上較真,浪費很多時間,只需要了解到大概的內容即可。根據構成的方法進行猜詞,猜測時不曲解文章的大意即可。全文理解上,注意對其深層含義的理解。理解文章題目,并在閱讀中列舉出文章的大綱,這樣才能掌握全文。
二、 創新課外閱讀的選材和具體操作
(一) 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
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時候,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其中建議選擇《閱讀訓練》這本課外讀物,由于《閱讀訓練》當中有非常多的文本都是來自英美出版的英語讀物,其中包括了快速閱讀相關的材料以及泛讀類的材料。文章的題材也各不相同,有些是人物傳記,有些是關于社會文化的介紹,還有一些是關于文史相關的知識等等。在每個單元當中都有三篇閱讀材料,其中文本較長的分為了上下兩部分。在快速閱讀部分,其所選用的文本題材一般都與教材當中的課文相同或者類似,整體閱讀難度要比課文難度低。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要對課堂當中學習到的各種知識點進行補充和鞏固,也可以說這些文本本身便是教材當中所使用的文本的延續。通過這些文本的閱讀訓練,能夠讓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同時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進行課內教學的創新,將課堂教學最后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外閱讀的訓練,并且做好所用時間和正確率的記錄,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自己完成的閱讀訓練進行總結,找出自己的問題,針對性地加以提高,并統計自己正確率的提高情況。對于泛讀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進行訓練,不要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占用。但是為了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督促,教師必須要定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檢查,提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有效性。
(二) 閱讀外國文學英語簡寫本
高中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好兩本簡寫本讀物,在寒暑假當中進行閱讀訓練,之后再根據自己所讀到的內容寫出讀后感,并將故事梗概寫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能力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讓學生能夠自由發揮,利用英語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想。在開學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統計,將學生的讀后感收上來進行檢查和評價,從中選出優秀的文章進行公開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的同時,得到自身能力上的提高。對于學生所選的閱讀內容,教師需要多加關注,盡可能地讓學生選擇一些名著來閱讀,如《苔絲》《魯賓遜漂流記》等等。很多學生在假期當中都能夠按照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將閱讀任務完成,并且會有一些優秀的讀后感產生。通過這種創新的課外閱讀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外國文化,了解外國文學,從而產生自己獨有的見解和體會,形成自己的英語語感和英語文化認識,讓學生能夠在英語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能夠更好地開展英語學習,并且在英語的表達能力上得到有效進步。
三、 結束語
課堂教學活動開設期間,通過對創新課外閱讀開展分項目的訓練,能讓教師在教學中有自己的想法,也能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進而能鞏固之前學習過的語法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得到提升。學生通過閱讀能學習到很多新的單詞、語法和表達方式,能在課上教師講解的時候將其深化,進而經過幾次訓練,學生能靈活使用新單詞和新表達方式,使其書面表達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肖嵋.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創新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6(11):22-23.
[2]饒艷華.引導課外閱讀促進作文創新[J].新課程(中學),2015(09):13-14.
作者簡介:
熊慶華,廣東省陸豐市,林啟恩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