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文化”就像一只隱形的手,其對班集體的建設工作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和意義。尤其是在當前新時期教育背景下,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不僅符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同時還對促進班級和諧團隊的形成及發展意義重大。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班級管理中的班級文化建設展開探討和分析,先分析高中班級管理中建設班級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探討建設班級文化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中教學;班級管理;文化建設
一、 前言
從本質上進行分析,對一個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就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的核心所在。就高中階段的教學來看,建設好高中班級文化,不僅利于促進高中生實現身心的健康持續發展,而且還有利于使學校的管理得到更有效地貫徹和落實。文中先分析在高中班級管理中建設班級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探討高中班級管理中建設班級文化的具體措施。
二、 高中班級管理中建設班級文化的必要性
(一) 利于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
一個班集體中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性格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傳統意義上的師生教學教師更多的是通過號召、要求等方式來實現同學生之間的溝通的,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新型的師生關系不能單純地采取號召和要求之類的方式,還應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文化建設屬于班級管理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高中生而言,民主和和諧是密切師生關系的催化劑,并且在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下,師生之間能夠友好相處,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給予每一個學生個體以充分的尊重和愛護,這樣利于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 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高學生的合作品質
班級凝聚力是塑造良好班級風氣的基石,并且班級凝聚力還對班級建設管理工作和學生的發展有著關鍵性影響。對一個普通的高中班集體而言,班級內部的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其性格、習慣、品質等都存在著諸多差異,因而要想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班集體的凝聚力同教師的管理理念、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班主任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等都存在著相關性,因而僅僅依靠班主任老師掌握的那些心理學、教育學相關的知識未必能做到。通過建設班級文化有利于加強班風和學風的建設,在建立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于無形受到班風學風等的熏陶,進而形成團結奮進、和諧的班級氛圍,學生在參與多種實踐活動中無形就增加了對班集體的歸屬感,這樣利于更好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三、 高中班級管理中建設班級文化的具體措施
(一) 結合班級特點制定系統的班級規章制度
班級規章制度是進行班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同時,班級制度還是建設班級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班級制度是班內所有學生共同認可和遵守的準則和規范。班級規章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與否是對班級文化建設水平和層次進行衡量的一大重要標志。針對高中生所進行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而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這樣學生在校園內通常就會受到學校規章制度以及班級管理等方面規章制度的制約,其在無形中就養成了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以及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等,這樣都對學生的后期學習大有幫助。在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時,應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發揚民主精神,同班級內的學生共同商討,進而制定與本班級實際情況相匹配的班級規章制度,如值日監督制度、作息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班級公約、學習公約以及獎懲制度等,借助于這種系統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利于培養學生嚴格的紀律性、組織性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而使整個班集體在有條不紊的狀態下開展。
(二) 打造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不同的班集體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實踐中,可引導學生打造特色化的班級文化,借此來提升班級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例如,班主任教師可帶領學生設計專屬于其班級的班徽、班旗和班級口號,這樣能更好地凸顯班級的特色。
(三) 開展豐富多元的班級活動
開展豐富多元的班級活動也是班級管理中建設班級文化的一種常用方法。活動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思想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學生在參與班級集體實踐活動的同時,不僅能實現其自身的能力素養的提升和發展,還能加強同同學間的溝通和交流。例如,可開展一些諸如校園才藝大賽之類的活動,可引導學生積極報名參加,這樣不僅促使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發揮,而且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意識,學生在參與這類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成長和進步的快樂。此外,還可開展一些諸如感恩活動、綠色出行活動以及春秋游活動等,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其全面進步和成長。
(四) 營造良好的班級輿論氛圍
集體輿論可被視為班級體內占據優勢并且被大多學生贊同和支持的意見和言論。積極向上的集體輿論可被視為一個隱形的教育能量,并對班級內的所有成員起著正向的引導作用,進而使集體內成員在同外界進行交往時會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動,并將這些因素同班集體的榮譽有機聯系起來,學生會認識到其自身的言行并非其個體的事情,而是關乎到整個班集體的榮辱。在這種正向、積極的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個體就會提升自覺意識,并對自己進行嚴格要求,以更好地維護整個班集體的榮譽。
(五) 美化教室,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其內部氛圍對學生的思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還應注重對教室內部空間的美化。例如,可采取在教室后面墻壁上掛鐘表的方法,寓意著學生應養成節約時間的思想觀念,也可布置內容充實、形式不拘一格的“學習園地”,其內可設計學生精心設計的圖案或親手寫的字。或者在教室內貼上班訓、座右銘以及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等,這些不僅利于營造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而且還能提醒學生應有遠大抱負和寬廣的胸襟,并激勵著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克服艱難險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悟真、善、美,并置身于這些濃厚的學習氛圍下提升其個人的審美情趣。
四、 結語
綜上所述,一個班集體的班級文化體現著其整體的運行狀態和精神風貌,同時建設班集體文化還是構建和諧班集體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高中班級管理中應對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同時還應采取多元化途徑和措施來提升班級文化建設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穎.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3(8):15-15.
[2]張會琴.班級文化建設與班級管理——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與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7(26):11-12.
[3]周奮翼.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6(71):186-186.
作者簡介:
吳美圣,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武平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