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知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時期,更是現如今教育改革的關注重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素質、推動創新有著重要意義。在新課程標準的出臺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改革固有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路,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本文就介紹了現階段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然后對于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進行詳細探討,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借鑒。
關鍵詞:生物實驗教學;素質教育;創造力;現狀;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高中教學也要隨著改變,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當然,在教育改革中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也要改變。現如今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在教學改革中進行妥善解決,促進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 現階段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
1.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夠重視
在現階段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教學已經表現出一定的作用,對于學生熟悉掌握生物知識,利用知識進行實驗,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還是重視教師授課,對于實驗教學并不重視,即使是在實驗中,教師也分不清實驗的性質是探究還是驗證,教學目標不明,只是把生物實驗作為傳授知識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提高并沒有刻意地培養,而且在實驗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太強,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實驗研究。
2.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模式程序化
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模式十分的程序化,在教學中普遍的教學模式就是首先教師進行講解,然后進行演示,最后由學生進行實驗。這種模式就是在大多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模式,根本就是對教師實驗的重復,沒有給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機會和時間,導致這種實驗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盲目地重復操作,沒有對高中生物具體的探究性學習,導致教學任務不能夠完成。
二、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應采取的策略
1. 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現在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一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適應新課程標準下改革要求的必要準備,對于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引領教學進程的重要導向。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只有在明確教學目標指引下,引導學習進行自主學習,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合作,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時,教師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是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的條件和步驟,且能夠自主操作。有這樣的目標可以讓教師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先由教師課堂上為學生進行講解,然后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實驗,請學生自主實驗不同濃度的溶液對于細胞有什么影響,不同的試劑對于質壁分離有什么不同等,并鼓勵他們進行交流,對于實驗中的問題進行自主分析,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驗中尋找答案,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知識。
2.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習觀察實驗程序和實驗現象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不能僅僅通過實驗結果來獲得知識,還要在實驗中了解和掌握實驗研究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生物實驗不是單純的重復操作,而是在不斷錯誤的實驗中探究真實的數據,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程序和實驗現象就很重要。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用顯微鏡能不能觀察根尖分生區的動態分離,為什么;染色時間為什么不能過長;分裂期的細胞多還是分裂間期的細胞多等,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手腦結合,來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
3. 對于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應建立全面的信息指導模式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信息指導模式是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效果的有力措施,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不能僅僅有教師的演示性實驗,學生的重復檢驗性實驗,還要有學生的探究性實驗,但是在學生進行實驗過程中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尋找信息和從信息源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如何進行調控,規避實驗偏差,這就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例如,在做“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實驗中,實驗小組在設計方案時只有兩個實驗,一組為給西紅柿植株雌蕊套袋處理后再人工授粉,另一組為給西紅柿植株雌蕊做套袋處理后涂上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從而探究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的作用。很明顯,在這個實驗中缺少對照的組織實驗,這兩組不可以得出具體結論,這就要靠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積極討論,舉出合適的實驗方案,完成實驗。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進步策略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在教師、學生、實驗設施三個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不可忽視的,需要在改革中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歐惠菁.高中生物實驗課的教學研究方法[J].2011.
[2]談才剛.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進策略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3):247.
作者簡介:
唐林函,廣東省普寧市,廣東省普寧市梅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