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洲林
摘 要 小學生在平常學習過程中難免犯錯,這些錯題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水平的一個重要資源,教師要抓住錯題資源,對錯題進行開發和利用,把錯題資源轉變成一種財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關鍵詞 錯題深加工;小學數學;自主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104-01
一、學生錯題原因分析
(一)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數學課本上學習的基礎知識是解決一切數學題的基礎,學生要解答好數學題就必須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在做題時靈活運用。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學習上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在學習的過程中還經常沒有耐心,這就造成了學生在理解一些概念的時候出現偏差,如:“路程”和“距離”、“倍”和“倍數”的不同。這些概念雖然意義相近但卻存在差異,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掌握這些概念。
(二)解題時注意力不集中。解題過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視覺性錯誤是平常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發育還不是特別成熟,對事物的感知還比較籠統粗糙,在專注力方面還有所欠缺,很容易出現審題錯誤。比如學生在做應用題時容易把“少用多少小時”錯誤地看成了“用多少小時”,再比如題目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學生審題不專注、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只看了前面的題干,沒有注意后面的要求而錯把題目當成正確的選項。
(三)思維定式造成錯誤。學生在答題時容易受習慣性思維的影響,當看到題目時會不自覺地聯想以前常用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種習慣有時候可以讓學生更加迅速地解決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卻是造成學生錯誤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例如題目要求學生求解“原來有多少”的應用題時,當題目中出現了“又買了”“增加了”這樣詞語的時候,很多學生會按照思維定式用加法去求解這一問題,然而這個題目與以前學生遇到的問題可能有些不同,不一定要用加法去解決。這種思維定式就造成學生解題時出現南轅北轍的問題。
二、對策
(一)建立學生錯題電子檔案。教師把學生平常出錯較多的題目進行整理匯編,建立電子檔案,并對檔案中的錯題不斷整理分類。教師在整理錯題時要充分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如通過數碼相機、掃描儀等設備將錯題通過圖片的方式錄入。老師還可以動員學生,整理自己的錯題錄入到老師的電子檔案。如今的小學生各個都是電腦高手,操作電腦對他們來說很容易,老師可以提供一個電子郵箱,讓孩子們一周整理一次錯題,并將這些錯題拍照發送到老師的郵箱。
(二)分析錯題題干,提高理解能力。題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理解題干就可以將問題轉化成數學知識,從而獲得答案。所以,面對錯題資源,分析題干就是對錯題的有效利用。而在分析題干中,學生可以進一步消化數學語言,掌握數學知識,增強問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時,學生在習題練習時出現了一些錯誤,而對于這些錯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題干分析,以提高其問題解決能力,減少錯誤。如“11只鴿子各自飛進了4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3只鴿子。為什么?”這一題,首先,引導學生通讀一遍題干;然后,針對題干提問,即“各自”、“總有”、“至少”是什么意思?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有的學生說:各自,就是每一只鴿子自己。有的學生說:總有,就是一定有。還有的同學說:至少,就是最少、不少于。而在學生回答了這幾個詞的意思之后,我引導學生再次讀題干,將題干變成自己的話。即11只鴿子每一只都進了一個籠子,一共進了4個籠子,一定有一個鴿籠最少有3只鴿子。這是為什么?此時,題意變得清晰明了。讀懂題意后,學生快速通過拆分法將11拆分成4個數相加,看看有幾種情況,以此解決了問題,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可見,分析錯題題干,學生可以強化數學語言,提高問題理解能力,從而實現了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交換錯題集冊,增強學習能力。錯題集冊是一種日常整理錯題的方法。但是,學生在利用錯題集冊時往往是悶頭自學,沒有實現錯題集冊功能的最大化。實際上,數學是一門發散性的學科,數學題往往是一題多解的。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換錯題集冊,互相借鑒,拓寬解題思路,避免管中窺豹。而在交換錯題集冊中,學生可以豐富對知識的認知,建立起知識內部的聯系,從而提高知識轉化能力,增強自身學習力,繼而實現了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
(四)引領分析錯題,激發求知欲望。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通過分析典型錯題,讓學生找到解題的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階梯。教師要善于把握住機會,創造性地捕捉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題,巧妙引導學生發現錯誤所在,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正確對待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資源。
(五)挑戰數學錯題,樹立學習信心。積極的學習情感與學習態度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條件,也是克服學習困難與培養發散性思維的動力源泉。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開展“錯題回顧”的活動,層層分析錯誤原因,解決經變換情境、條件后的問題。這樣才可以有效發揮錯題資源的教育價值,幫助學生再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輕松解答,有效降低錯誤發生概率,從整體上提升數學成績。
總之,在利用錯題資源時,教師要以錯題為中心,圍繞題干、題理、出錯原因、糾錯方式等內容做文章,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只有這樣,數學資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董曉春,楊麗.如何有效利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錯題[J].中外交流,2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