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琪
摘 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重在鍛煉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計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179-01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是關系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一件大事。而所謂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它更多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重在鍛煉學生的思維。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計算教學應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作為教師要更新觀念,在備課時仔細研讀教材,明確目標,挖掘數學思想和方法,設計預案,謀定而后動。例如:計算1.25×96×25,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怎么計算,然后引導觀察各個數的特點,發現將96分解成8×4×3,再利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計算就方便多了。1.25×96×25=1.258×8×4×3×25=(1.25×8)×(25×4)×3=10×100×3=3000。再如計算13/17×18將第二個因數18變形為(17﹢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就比較方便。這兩個例子都是將比較復雜的問題轉化,歸結成比較簡單的問題,體現了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知識層面提高了,有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就輕松多了。
二、計算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數學教學中,有時會碰到這樣的學生作業:“五年級一班總人數43.5人”;“一張床長2分米”;“一間倉庫的容積是240立方分米”……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忽視了對學生良好數感的培養,以至于許多同學頭腦中沒有“數”的概念。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地探索新的計算技巧方法,講求創新,不論計算的方法如何,只要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那么這種方法就是好的、有效的,簡便計算是培養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簡便計算中,125×32×25是一道經典的題目,數感好的學生,看到125就能想到8,看到25就能想到4,再利用拆數的方法將32拆成4和8,湊成1000和100。但是數感一般的學生,可能會用4和125湊成500,將25和8湊成200,這兩種方法都對,但是顯然前者的方法計算更加簡便,這就需要數感。在教學簡便計算時,可以讓學生體會這兩種不同的算法,在體驗中學生自然會感受到前者的簡便,使學生慢慢形成雖然都是湊整,但是比起幾百、幾千,湊成整一千、一百的數計算更加方便,提高對數的運算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計算教學要注重情境教學
課堂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避免為了表現情境的精彩性而淡化了學生對算理、算法的理解掌握,讓學生的注意力偏離了軌道;也不能在授課伊始時引入情境,因為情境的引入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但在接下來的新授和鞏固過程中,又將之前設置的情境棄之不顧,這樣就偏離了情境教學的初衷。另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情境的選擇要充分關注他們的個體差別和環境因素對他們的影響,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考慮他們的智力發展和身心特點的不同等。
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降低計算的錯誤率
在數學教學中,令老師困擾的因素之一便是學生的計算錯誤率高,即使是進行了反復的練習,還是沒有太大的效果。且計算錯誤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將數字抄錯了,如將9抄成了6、將1抄成7、將3抄成8等;有的學生將符號抄錯了,如將除號抄成加號;還有的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由于粗心算錯結果等。針對這些問題,老師應先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科目是一門非常嚴謹且細致的學科,不能以自己的粗心為借口對此問題不加以重視,要讓學生自己對計算錯誤的點進行改正,只有這樣樹立正確的計算態度才可以逐漸降低計算錯誤率。學生沒有審清楚題目就進行計算,是由于學生的總體感知能力較弱,更多的是只重視題目的表面現象,沒有認真關注事物間的特點和內在聯系。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點就在于培養學生的良好計算習慣。在設計計算練習時,老師要挑選一些綜合性強的題目進行練習,量不用多,重要的是要精,還要要求學生在練習時必須集中精力認真去做,避免出現計算基本的錯誤。同時多元化的練習形式是有效提升計算能力的途徑之一。老師必須從實際的學習階段和情況出發,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常用的訓練形式有隨堂練習、課后練習、對比練習、針對練習和反思練習等。這樣不僅要保證學生計算的正確性,還確保計算的速度。
五、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估算意識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對估算的計算方法運用得較多,然而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精確計算的教學,使學生在估算能力上非常薄弱,造成小學數學教學缺乏實踐性。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估算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形成估算的習慣,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估算技能。教師在進行估算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估算結果,可以引導學生再進行精細的計算,檢驗估算的數字與實際數值之間存在的差距,在此過程中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估算能力,還能檢驗學生的精細計算技能,從而提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公丕軍,張晶.淺談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