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恒 霍元子 于克鋒
【摘要】大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大學生形成人生觀與價值觀,是人格品行和學識養成最為關鍵的時期。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講求歷史性與時代性、人文性與科學性、普遍性與針對性、實踐性與理論性、真實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才能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樹人 新形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61-01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有區別,又相互補充,共同構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作為高校一線思政工作者,如何通過日常教育管理提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1.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出生在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年代,接受了很多國際新思想和新理念,加上他們的父母多數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總體上是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在民族精神方面,當代大學生熱愛祖國,基本具備獨立、自強和自力更生的意識;在公民道德認同社會主義道德標準,崇尚良好的社會公德,誠信和競爭意識強;然而,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好,優越的環境和家長的溺愛,導致他們在面對激烈競爭中,承受壓力和心理調節能力相對較差,加上社會、家庭和自身期望過高,一些大學生也會出現焦慮、孤獨、敏感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問題;此外,當前網絡普及化和社會信息化,鋪天蓋地的各種資訊都會涌入大學生的思想活動中,尤其是一些不積極健康的資訊會對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甚至導致價值觀念原本不夠端正的大學生形成殘缺和扭曲的價值觀。由此可見,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提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點
2.1利用時代性與歷史性相結合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既要關注歷史淵源,也要注意這些資源的現代價值引領和社會現代性要求。我們既要繼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資源,充分挖掘其現代價值,又要根據現代思維創新發展,讓二者協同提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歷史中傳承下來的東西,在當時未必具有時代性;具有時代性的東西,未必都能傳承下來。而有些具有歷史性的東西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歷久彌新,這些恰恰是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講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巨大財富。
2.2利用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度凝練生活中的豐富內容,通過探究其科學根源,才到達到教育和說服的效果。但僅僅有科學性是不夠的,科學可以證明真理,但沒有溫度。只有真正能打動人,溫暖人,進入人內心的理論才有可能被人們接受、認同并內化。只具備科學性內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會顯得冷冰冰的不那么近人性。如果只有人文性,那是一種一般層次的物質和生活的關心,達不到思想引領、靈魂凈化和觸碰心靈的高度。只有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我們的教育即有理可循,也有情可感。
2.3 利用針對性與普遍性相結合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要求教育者在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素養、不同時間和空間,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因勢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解決,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授以不同的內容,從而完成不同的任務,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層次的價值目標。
2.4 利用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結合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或初淺理論指導的實踐,缺少了深度和厚度。理論離開了實踐土壤,只是高高在上,空有一副架子,不能接上地氣,真正落地。理論從實踐中來,還要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經受實踐的檢驗。不管是理工類學生還是人文類學生,他們所學的知識都需要經過實踐過程的檢驗,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驗證。我聽到的會忘記,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實踐是原始出發點也是最終目標,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理論性,進行理論的創新,做到理論的與時俱進。
2.5利用真實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們通過大量鮮活的真實的案例激勵學生、鼓勵學生或警示學生、教育學生。真實性是講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骨架,而趣味性則是故事的血肉。有血有肉故事才更顯真實,也更有感染力。真實性會很有說服力,而趣味性則會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記,也會讓人在笑嘆之余收獲更多內在的體驗和感悟。
3.結語
大學生思想教育問題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學校應該構建綜合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通過創新性研發思政平臺,使該項工作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變被動為主動,協同推進思政工作的主體地位,為培養好當代大學生做好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玉坤.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及對策[J].中國科技技術信息.2008(1):216-217.
[2]鄭香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研究——信息化社會背景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7(36):134-135.
[3]葉婷,王超.國外德育實踐對我國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模式的啟示[J].求實,20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