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珍
【摘要】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對生活化課堂進行構建,使得學生能夠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更好的運用自己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能力 數學應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24-01
在新課程的標準下,數學教學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數學體驗、數學思考、數學運用等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對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也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教研當中的重要趨勢。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的原因,難以將實際生活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結合,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從而對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進行解決。除此之外,作為對學生應用能力、應用意識進行培養的重要陣地,教師也應在每一節課程當中對“數學應用”進行貫徹,使得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能夠得到增強。
一、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想要對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行培養,就要求教師能夠具備較強的數學應用能力以及數學應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數學教學當中的純數學問題得到減少,并增加實際應用問題的數量,使得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逐步形成應用意識。教師想要對自身應用能力、應用意識進行提高,首先,應對新課標進行認真研讀,對其中的精神實質進行領會,將其作為中衛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當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其次,教師應進行繼續學習,使得自身的數學素養、專業水平能夠不斷的提高。再次,在日常自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對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方面的內容有意識的進行學習,從而使得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應用意識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精心設計課前活動
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已有的常識、經驗對其數學學習來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的知識當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現代科技、生活當中的應用。而內容豐富的教材也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對該特點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實際教學之前對課前活動進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在活動當中對生活中的數學進行尋找,體驗生活當中的數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數學在生活當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并為學生的知識構建提供足夠的經驗。例如,在對《平均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家中擁有的電器數量進行收集,并在統計表當中進行記錄,或者是每位同學填寫自己的年齡,利用相關的活動來使得學生更好的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當中的應用。
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所謂的數學應用意識,就是我們對客觀世界中存在的數學知識的反應。因此,教師應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行培養,而這也是學生適應社會的重要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行了體現:第一,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學生能夠從數學角度主動尋求解決方法,具備從實際情境中發現、提出問題的意識以及主動應用數學知識對問題解決的意識;第二,在全新的數學知識出現時,能夠對這些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主動尋找,并對該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進行探索;第三,能夠對生活當中的數學信息正確認識,并在現實世界當中正確應用數學知識。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以及數學知識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而從教材的內容來看,調查商店價格、填寫發票、銀行利率計算等都是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在“解決問題”單元當中,教材安排了需要利用乘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對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呈現,在練習當中,還對體育鍛煉、租船、貨物裝車等現實素材進行了設計,甚至在一些題目當中,我們還能夠閱讀到對問題進行解決的信息。通過這些練習,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獲得對問題進行解決的經驗,理解生活當中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得到逐步的培養。
此外,教師還應該對“看一看”、“算一算”等演示操作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對數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進行領會,認識到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重要地位,從而使得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能夠得到提高。例如,在對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進行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黑板、教室的長寬進行測量,這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更好的感受到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應用,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數學的眼光來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教師應利用數學教材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使得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空間進行交流;教師應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對生活當中的數學進行感受。
參考文獻:
[1]李芬.小學數學中“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嘗試[J].中國培訓.2015(08)
[2]廖群英.數學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