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摘要】歌唱法是小學生接觸音樂最直接、簡單的方式,也是學生接受音樂藝術情感升華和熏陶的最直接的手段。如何在歌唱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歌唱情境,以最自然、最自如、最自信的姿態和豐富的情感進行歌唱成為一線音樂教育工作者反復思考的問題,本文筆者將依據自身歌唱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歌唱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出切實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歌唱教學 核心素養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10-02
歌唱教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敢于當眾歌唱,讓學生在歌唱中體驗歌唱的快樂,體驗震撼和感動的心靈的歌唱審美愉悅過程,讓學生準確而富有感情演唱,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與訓練專業技能。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改變由傳授者向分享者的自我定位,表演和演唱相結合,讓學生盡情盡興歌唱,通過個人、小組、班級等形式充分創造歌唱機會,利用班級合唱調動學生歌唱熱情,在歌唱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一、歌唱教學面臨的尷尬現狀及原因
歌唱教學,最終學生唱會的歌少之又少。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五年級,5年的音樂授課,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教學手段多樣,學生在課堂上只學會了教師教的歌,但是課后學生不會再愿意唱,小學生喜歡唱的歌,音樂課堂教了幾何?學生們日常的歌唱生活與我們的音樂教學并無關系。學生不會唱、唱不好,歌唱教學稱不上成功。
究其原因,歌唱教學的音樂課堂依然是抽象的理論堆砌,鸚鵡學舌似的單一唱歌教學是首要原因。逐句逐字的識譜教學方法停滯了學生的歌唱興趣,知識技能的傳授讓學生難以獲得歌唱的審美體驗,整節課浪費了學生體驗歌唱快樂的時間,而且音樂教材上的歌曲與學生日常喜歡的歌曲不相匹配,教師應該利用一些明星效應和現代的熱點與音樂課堂有機結合。音樂課堂迎合了學生愛好和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才會真正喜歡上音樂課。
二、教師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分享者和促進者
分享者是分享歌唱中的快樂,享受歌唱教學的快樂。促進者是讓學生對歌唱不畏懼,自信大膽地唱,讓學生歌唱的天性得到保護和強化,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唱歌并且富于感情的歌唱。成功的歌唱教學是學生自己學會唱的,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創造充分歌唱的條件,提供學生歌唱的機會,多分享學生喜歡的且內容健康的流行音樂,可組建音樂小組、班級團體進行歌唱訓練,在歌唱訓練中,教師要依據作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作品展示自己的聲音聲色,體會聲音魅力,增強對聲音的興趣,訓練歌唱技能,體驗歌唱快樂。
三、表演+歌唱,學會唱歌輕而易舉
表演+歌唱是依據學生愛動活潑的特點進行的唱、動、表演的綜合歌唱教學,主要指的是在歌唱教學中邊歌唱、邊配合恰當的歌詞的動作來教學,在保證歌唱準確的前提下動作也要整齊協調,音色隨著肢體動作的變化而變化,讓學生在動作中體會音色的起承轉合。歌唱教學中融合動作和表演,學生通過動作增強對音樂的探索學習意識,讓學生主動學習音樂,主動探索適合的動作,潛移默化中融入感情進行歌唱。再通過登臺表演、比賽表演的形式刺激學生學習唱歌、練習唱歌、改進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當眾表演的機會,對學生每次取得的進步加以獎勵和表演,讓學生在集體智慧下享受歌唱帶來的快樂和享受,在音樂的自我體驗和不斷的熏陶中提升學生的歌唱水平,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團結力。
四、推廣班級合唱教學
合唱教學的形式在小學只是選取聲音、音色較好的學生組成一個合唱團,完全誤解了合唱教學的韻意和內涵,合唱教學和歌唱教學同樣是一種教學形式,合唱教學是歌唱教學的升級版,是以組成一個團隊的形式進行歌唱,但是如今的合唱團仍是少數人的專利,但合唱教學并有水平高低之分,而且合唱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要大力推廣班級合唱教學,讓學生感受合唱教學的魅力。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該耐心訓練和教授,采用適合小學生科學的歌唱方法,科學的歌唱在能夠保護小學生童音,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科學的發音能力。教師應該具備音樂的指揮能力,根據動作、歌詞內涵設置精煉準確的動作,可通過游戲法練習準確的音準,增強學生的音色、力度把握程度,創造和諧統一的合唱色彩,幫助學生找準歌曲的情感特征,鼓勵學生在傾聽中學習他人聲部,提高合唱的演唱能力,在傾聽中感受音樂合唱的美好,同學、老師之間達到相互間的協調,體會合唱中集體聲音的和諧和均衡,也有利于學生增強耳朵的聽辨能力,大力推進合唱教學,增進學生對音樂、對藝術、對美的感知能力。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最公平、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歌唱教學,改進傳統的歌唱教學的教學方法,緊跟音樂教學時代潮流和學生音樂的興趣愛好,讓音樂教學回歸自然真實、回歸小學生天性,讓歌唱教學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態度和熱愛,為學生搭建唱得響亮、唱得盡興、唱得快樂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陳慧. 關注音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J]. 大眾文藝,2017(14):249.
[2]盧莎莎. 淺談音樂核心素養的培育和提升[J]. 藝術教育,2017(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