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
【摘要】生物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在日常教學中,只有確保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生物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因而本文主要結合筆者自身的淺見,以初中新課程為背景,就如何確保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淺見。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72-02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其有效性的內涵就在于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養成,最終打造高效課堂的同時,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新要求,并為此而不懈努力。
1.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
在當前日益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師,必須致力于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并始終堅持生本理念,切實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的設計,注重學生素質的有效的提升,促進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訓,并在生物實驗之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采取開放式的教學設計,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自己則以主導地位上,促進學生參與生物實驗的熱情,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所以,我們必須在生本原則下,切實注重素質教育的實施,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的需要。
2.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基礎上,為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引導學生在生物實驗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則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并注重對其的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比如在教學初一《生物和細胞》的實驗教學時,應從傳統的教師做一步、學生做一步的方式走出來,而應引導在學生加強對這些內容的自主學習,并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內容進行設計,同時整個過程由學生進行自主實施,而教師則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針對性的加強對其的引導,切實掌握顯微鏡使用的方法和顯微鏡樣本制作的流程,并更好地結合所觀察的植物和動物的細胞進行分組討論,對生物細胞的外形與特點進行總結,并對不同生物細胞進行對比,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還能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實驗中暴露中的問題也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重視,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對其的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實驗技術要點[1]。
3.科學制定計劃,強化學生認知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教師還要在生物實安排上注重對其的優化,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實驗中探究新知,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升入分析與研究生物教材,緊密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對生物實驗學習的目的進行進一步明確,切實掌握具有的教學要求,制定合理而又科學的教學方案,并對所制定的教學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具體的生物實驗中加強學生的引導,才能更好地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在實踐中加強對其的學習和應用。
4.學生自主探究,提高生物素養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養成。因而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自有認知體系強化教學內容設計,尤其是在實驗中應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好地對學生自主設計的實驗的具體情況進行檢查。這樣學生在自主設計、自主探索、自主探究中,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思考問題的習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時,必須引導學生加強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理解,并實驗中結合自身的認知和理解去解讀實驗,在自主探究的實驗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熱愛,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就能更好地養成生物素養[2]。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應注重教育觀念的轉變,切實加強素質教育的實施,并創新教學設計,盡可能地將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尤其是應科學的制定實驗計劃,才能更好地在生物實驗中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并引導學生學會在生物實驗中自主探索,不斷的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提升,進而更好地在整個工作中促進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海龍.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09):65-67.
[2]郭世峰.淺論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中學教學參考,2015,(2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