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葉
【摘要】如今,電教媒體是教學的得力助手,它信息量大,教學中能讓學生充分接觸相關內容,運用得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給教學帶來了新氣象。小學美術教學中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微課教學也在不斷地推廣應用,提高了課堂的質量。本文以小學美術教學為例,探究如何在教學中開展微課教學。
【關鍵詞】小學 微課 美術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33-01
前言
為提高教學質量,當前傳統教學方法在不斷吸收新的元素,以視頻為主要元素的“微課”成為最為新穎的教學方法,應用于當前各個教育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中[1-2],其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微課教學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訴求,有利于小學生的成長。在美術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更為直觀地接受規范的美術繪畫技巧的訓練。
一、豐富教材內容,創新教學元素
小學生在身心成長中正處于思想啟蒙階段,傳統教學方法在較為抽象化的美術知識的傳遞方面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為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以及知識積累程度,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應結合新元素進行創新[3],讓“微風”吹進課堂,豐富教材內容,創新教學。可根據節日、季節等對教材進行創新,豐富教學內容。如國慶節,則教學內容可為新中國的成立以及為迎接國慶各地舉辦的活動等制作微課,讓學生用畫筆畫下有關國慶的種種事物。如春節,則讓學生學習如何用繪畫描繪出熱鬧的場景以及喜悅的心情。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微課的設計,能夠吸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在形式上,可根據教材自行錄制相應的教學視頻;還可對相關內容進行剪輯,在配上相應的配音,從而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教學視頻。如我校作為陶藝特色,我們就研發了陶藝精品課程《傳承指尖藝術 感受陶泥魅力》。
二、開展網絡互動,促進師生交流
相對于其它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課業壓力相對較小,因此課余時間相對較多。但即便如此,相比于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多數學生很少會將課余時間放在美術學習上,可是美術又是一門能夠培養學生情操,提高審美的學科[4],如何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質量成為當前小學教育的一大研究熱點。網絡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互動模式,當前師生互動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可以延伸至教室、課堂之外,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老師可建立微信、QQ群,將全班學生加入群,將微課上傳至共享文件,學生可在課外時間進行觀看并在群里與老師、同學展開討論。如將《做一棵大樹》課件上傳至共享區域后,學生可自行觀看課件同時在視頻的下方留言,針對于課件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其他同學可進行回答,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因為微課件篇幅較短,學生完全可以抽出一點時間觀看課件,做到充分利用時間。
三、快樂完成作業,提高作業積極性
作業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一個負擔,但是作業是一種能夠衡量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效的有效方式,因此在不會給學生造成負擔的同時讓學生熱愛作業、提高作業質量尤為重要。微課地應用也改變了當前的作業布置形式。書面作業只能呈現學生作業的最終效果,卻不能呈現出學生在完成作業中的過程,老師也無法了解學生構圖的思路、繪畫的方式等,有些作業因為環境或材料的局限性,無法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可允許學生提交視頻作業。如布置《蔬果造型》的課后作業,安排學生回家后試著再玩一下“蔬果拼”,學生用手機拍攝全過程直至完成。完成后再通過郵件將作業發送老師郵箱,老師進行在線點評之后再返退給學生,可有效提高效率。同時老師可從中挑選出優秀的作品作為案例,將其作為指導其他學生繪畫的課件教材上傳至群共享,讓其他學生觀看并學習。通過視頻作業,教師的評價更直觀準確。
四、結束語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注入“微課”教學,能夠擴大教學容量,滿足不同學習進度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技能及教學能力,為當前的美術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楊丹青.微課資源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43):169.
[2]常松林.小學美術學科利用微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203-204.
[3]李丹.微課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162.
[4]習惠.讓“微”風吹進課堂——淺談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