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羽
摘 要:舞蹈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孩子們發現美、展示美,還能夠充分地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去創造美。舞蹈教學活動對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舞蹈教學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和使命。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能夠將傳統文化融合到舞蹈教學中去,不僅能使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同時也能使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文章從當前幼兒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和意義出發,提出了一些促進兩者融合與發展的創新性的、可行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舞蹈教學;傳統文化;融合;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J704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10
舞蹈教學活動對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舞蹈教學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和使命。伴隨著舞蹈教學的發展,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這就使得舞蹈教學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肢體表達能力,同時也在學科整合的發展過程中融入很多全新的元素和內容。但是,隨著國外教育理念的不斷引入,為了使幼兒舞蹈教學更加前沿化,我們的幼兒舞蹈教師更多地借鑒了西方國家的一些教學方法,在內容上為了追求舞蹈教學的“洋氣”,也融入了更多的西方元素。但是,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4~5周歲的幼兒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加之很多幼兒舞蹈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的局限性,導致我國當前幼兒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并不樂觀。幼兒舞蹈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孩子們對舞蹈的認識,甚至也決定孩子們對舞蹈學習的興趣。
將幼兒舞蹈教學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無論是陶冶孩子們的情操還是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民族意識都具有積極作用。
一方面,將幼兒舞蹈教學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合,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有趣的、活躍的舞蹈教學內容更容易提起幼兒的興趣,而傳統的詩詞、成語對他們來說既難以理解又較為枯燥。如果能夠將二者有機融合,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將會增強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這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發展的途徑之一。
另一方面,將幼兒舞蹈教學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合,有利于舞蹈教學的創新發展。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引入,我國舞蹈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元素不斷增加,幼兒舞蹈的編排和表現形式變得日益單調化。如果能夠將幼兒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緊密融合,不但會豐富舞蹈的表演手法和表現形式,在韻律上也會有所突破,同時,舞蹈所蘊含的寓意和深度也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1.將古典文化融合到幼兒舞蹈教學中去
將古典文化融合到幼兒舞蹈教學中去是幼兒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國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等內容都可以通過一定的處理編排到舞蹈的背景音樂中去。詩詞的韻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舞蹈配樂的靈動性。孩子們在韻律明快、層次性強的背景音樂下進行舞蹈學習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這也便是“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這一說法的由來。一方面,將古典文化與幼兒舞蹈教學相融合,能夠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以《春曉》為例,在了解古詩及古詩吟唱后組織孩子們進行后踢步及跑跳步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在處處鳥語、充滿氣息的春天里,孩子們與教師運用后踢步及跑跳步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這就可以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另一方面,將古典文化與幼兒舞蹈教學相融合,還能夠培養孩子們的認知。以《憫農》為例,在吟詩之后教師通過舞蹈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示插秧、收割的動作,讓孩子們模仿、練習,這種貼近生活的舞蹈教學方式能夠使孩子們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養成“粒粒皆辛苦”的認知和良好習慣。
2.將民族情懷融合到幼兒舞蹈教學中去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風俗和民族情懷。如果舞蹈教師能夠選取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刀馬舞等,將民族風俗和特色融合到幼兒舞蹈教學中去,使孩子們對各個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意識、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有基本的了解,也能夠培養孩子們的民族意識,提升愛國情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把一些民族節日融入舞蹈動作中去。以“賽龍舟 鬧端午”為例,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時,首先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放映賽龍舟的壯觀場面,之后在“賽龍舟 鬧端午”的情境下引領孩子們進行吸伸腿的訓練。幼兒通過欣賞、了解、感受、模仿、學習,用吸伸腿及手臂的擺動來表現賽龍舟。這樣一來,不但使孩子們學習了全新的舞蹈動作,同時還對我國民族的特色節日和風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使我國的民族節日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3.樹立學科整合理念,開展綜合藝術教育活動
將幼兒舞蹈教學活動與我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實際上是響應了教育體制改革提出的“學科整合”的號召。即使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手工課程、活動課程、基礎課程等各項課程內容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機聯系的。因此,只有將課程教學進行整合,才能全面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將舞蹈與傳統文化融合,可以在舞蹈鍛煉中滲透言語表達、思維訓練等基礎學科的內容。在幼兒舞蹈教學活動中開展綜合藝術教育的形式和途徑也較為豐富,例如,舞蹈教學中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改編,在舞蹈中融入皮影戲側踵步、傣族舞基本手型等,通過舞蹈來使孩子們了解更多其他領域的內容。此外,幼兒舞蹈教學中很多踢腿、彈跳的動作也與幼兒園體育訓練活動相關。學科整合理念的樹立對于舞蹈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意義和價值,同時也是幼兒舞蹈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
4.提高幼兒舞蹈教師的文化素養
幼兒舞蹈教學能否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關鍵還要看舞蹈教師的文化素養。如果幼兒舞蹈教師具有較強的舞蹈專業技能和較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那么在舞蹈動作的編排和韻律的設定中將會具備較強的優勢。因此,提高幼兒舞蹈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實現幼兒舞蹈與傳統文化高效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方面,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要讓幼兒舞蹈教師多接觸一些先進的舞蹈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師在舞蹈編排上能夠真正地根據傳統文化的內容而有所創新和突破;另一方面,從舞蹈教師自身的角度上看,還要加強傳統文化的修養和提升,對于一些與舞蹈教學相關的文化元素能夠信手拈來,這樣才能在舞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過程中游刃有余。
總之,在提倡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兒舞蹈教學也要抓住契機,實現舞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這是賦予幼兒舞蹈教學全新含義的一個重要舉措。因此,在舞蹈教學活動中,舞蹈教師要樹立學科整合理念,開展綜合藝術教育活動,同時還要將古典文化、民族情懷融合到幼兒舞蹈教學中去。通過舞蹈與傳統文化的水乳交融,不僅能夠使幼兒舞蹈教學的內容更加多元,同時也能使我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得到保護、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 巖.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民族文化的滲透[J].藝術科技,2016(3).
[2]郝 琳.高校舞蹈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路徑探討[J].學園,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