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行業的今天,建筑教育現狀問題備受關注,我校在近年來致力探索校企合作路徑,基地協同培養專業化學生,針對建筑設計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的問題,通過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在數字化實踐教學方面深入探索。實踐證明,該模式是一條極具創新的具有可推廣性的建筑類專業教學的新路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 數字化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26-02
建筑學是專業性極強的一門綜合學科,在高校尋求新的教學背景下,數字化實踐教學將成為現階段教學改革的重點,依托校企合作,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聯合實踐教學,共同建設基地協同建設平臺,能更好的實現與職業崗位對接,實現建筑學專業人員數字化綜合實踐能力培養。
一、校企合作在建筑學專業數字化教學改革中的必要性
1.數字化是建筑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近年來在新穎的軟件技術和強大的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支持下,長久以來受線性、垂直束縛的思維被解放,各種自由、奔放、感性的建筑造型躍然紙上。事實上,數字化給建筑設計帶來的影響遠非如此,尤其是伴隨技術的深化,更帶來了許多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發展,在業界卷起巨浪的同時,也引發許多新思考。在參數化設計、BIM等概念越來越多地為建筑師們所關注的今天,數字化到底能做些什么、爭議何在、前景如何,仍待探討。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不同的技術研發者編寫出不同的軟件來收集、分類、管理和應用這些建設項目信息,為規劃師、建筑師提供技術支持與保證。伴隨著一個個工程案例的實施及新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制定,BIM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地影響著工程建設行業,開始了建筑設計行業的又一次設計方式的變革。
培養現代建筑師數字化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是建筑學教育教學必須的擔當,建筑學專業數字化實踐教學教改具有空前意義。
2.依托校企合作開展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數字化教學實踐課程的現實意義
通過校企合作,吸收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聯合開發實踐課程,共同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優化課程設置,從而切實提高建筑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梢赃x擇企業專家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也選擇企業作為專業教師實踐、學習和掛職鍛煉的基地,學校專業教師在企業指導專家的交流互動工程中,能完善其在實踐教學中的不足,提升其專業實踐技能。
二、建筑設計數字化實踐課程的相關問題
在帶來高效率革命的同時,數字化也使建筑師的設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與我校合作的企業中所使用的“BIM”,通過建立一個數字模型來整合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全過程,在開始階段便將設計、建造、管理等各環節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暴露,有利于各環節的組織配合,確保建筑更為科學可靠。
事實上,數字化所應用的建筑每每奪人眼球,如銀河SOHO、廣州歌劇院、上海中心、鳳凰衛視北京傳媒中心等,借由數字化手段,這些奇光異彩的建筑得以面世,但也引發爭議。
參數化其實在人們搭建房屋、教堂等建筑時便存在已久,設計搭建的每一個步驟、其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過程,正是潛意識的參數化過程,而添加建筑比例關系、通風日照等各種細節的過程,就是參數化的深化過程。從建筑師本身的訓練過程而言,數字化作為一種技術手法與思維方式,需要被學習與被掌握。
在我國,技術的發展與革新從來都不是問題,在暢想數字化的今天,如何理解其背后蘊含的邏輯與思維意義,形成正確的態度,或是數字化面臨的最大挑戰。
三、建筑學專業數字化實踐課程整體設計
基于建筑學專業能力要求,數字化實踐課程內容以建筑學崗位所需職業能力為主體,以學院課程設置為藍本,建筑設計數字化實踐課程分為三個板塊,即建筑學專業校內基礎實踐課程、校內實際地段實踐課程、校外企業實際項目崗位綜合實踐課程。
建筑設計數字化實踐課程是一個遞進教學的過程,歷經了“碎片”、“仿真”、“全真”三個階段。“碎片”式教學主要是通過單項知識點、單門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碎片化知識或技能,其數字化可以通過日常小軟件,如sketchup等相關電子資源實現數字化模型;“仿真”式教學是在學生掌握各種碎片化知識、技能后展開的教學,通過各種數字化建筑模型軟件整合碎片式教學中所學的各知識點和技能點,模擬企業具體的操作,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全真”式教學則是在畢業崗位時期進行,其教學過程是與企業崗位實際業務掛鉤,運用企業內部專業數字化軟件由企業專家帶領完成整個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建筑學崗位綜合技能。
從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到BIM,我們認為這20年涉及建筑工程行業的數字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從CAD到SketchUp的演進,這個階段帶來的建筑師工作界面和平臺的變化及其影響很大程度上還局限于建筑設計行業,同時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更新和替代(例如,建筑現在更愿意用SketchUp推敲造型而少用3DMAX),是內功的修煉;第二個階段是從參數化到BIM的發展,從對影響建筑設計的多因素考量到對項目建設全過程的思考,是外化的過程,這個階段的變化帶來的影響則跳出建筑設計行業自身,波及項目生長全過程中的各個行業,并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理念,滲透和影響產業中的每個人。
希望我們能夠借助這次契機,改變中國建筑設計行業的弊端,讓設計重歸理性和科學,讓信息為我所用,踏著日益成熟的數字技術鋪就的前進臺階,讓建筑設計教學走向有序、健康之路,建筑師一步步走向應有的社會地位。通過對新技術、新理念的全面使用,擔負起建筑師應負的社會責任,重新掌握中國建筑師在中國城市發展建設中應有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編寫組,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27
[2] 曾堅、蔡良娃、曾鵬,信息技術影響下的建筑審美體驗,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5):13-14
[3]宋云峰;數碼·建筑——數字技術對當代建筑的影響[J];建筑;2003. 2:45
課題來源: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內一校外"建筑設計數字化教學基地協同建設與實踐教學研究》(課題編號GH170450)。
作者簡介:于奇(1983-)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