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田田 劉碩
[摘要]新媒體時代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對大學生也不斷帶來深刻影響。本文細致研究了新媒體影響大學生的重要特點,提出了新媒體條件下對大學生影響的利弊特點,揭示了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即不斷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權威性,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成效性等,并展現了新媒體條件下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C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5-0043-02
一、新媒體條件下對大學生影響的利弊特點
(一)導致大學生信息獲取方式多元化
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新媒體漸漸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伴隨著網絡科技深化人們的生活,各種信息迅速增長,傳播信息的工具、渠道與日俱增。大學生可以隨意參與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特別是移動電話、小視頻、網絡電影和數字化等產品。在多元化信息獲取背景下,大學生的感覺認識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網絡的及時性與便捷性,不僅縮短了大學生探索的時間,而且也在很大水平上減少了耗費的資源。
(二)導致大學生交流方式多樣化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也早巳脫離電話或短信的單一形式,如QQ、微信、Skype、微博等,已經成為人們彼此溝通的方式,并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了較為復雜的影響。一方面,網絡為人們提供一種互動交往的活動范圍,使其進一步增強大學生之間的彼此深厚友誼。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群體也會因此對網絡產生依賴感的同時,把互聯網作為躲避現狀的精神環境寄托。
(三)導致大學生自我展示平臺個性化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技術的寬泛應用,為大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展示舞臺,大學生自我展示平臺不斷個性化。大學生在不斷接觸新媒體的環境下,可以通過更多的載體和途徑來呈現個性、顯露自我。QQ空間、豆瓣、微博等新媒體技術下的產物,都為青年大學生表述個人情感、展示個性提供了載體。但由于學生的自控意志力淡薄,辨別能力不強,很容易在互聯網信息龐雜的世界里迷失方向,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方向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的養成。
(四)導致大學生自身學習方式數字化
在新媒體日益興起的環境下,以網絡為傳播平臺、以移動電話、計算機為工具,以現代數字通信技術為手段的線上課程逐漸融人大學生的生活,使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途徑等發生很多變化,相應的也會帶來閱讀形式和學習方法的變化。閱讀形式不斷成為多元化閱讀,學習方式也不再是單純地在傳統教室環境下學生們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運用網絡資源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性地學習。
二、新媒體條件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
(一)不斷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提升人們的視野,開闊思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多種教學資源和思想方法的創新。但是在新媒體互聯網平臺上,信息渠道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們不能完全有效地辨別各種信息進而容易陷入誤區。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認真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培育法制紀律和道德規范。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努力創建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基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團隊建設上,應當對教師工作者們嚴格選拔,從政治面貌、道德品質尤其是理論功底等方面嚴格要求。“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自覺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闡釋能力。”
(二)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
新媒體的態勢迅猛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慢慢成為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人際交往的重要渠道,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不相融洽的部分。一方面,將傳統教育方式與新媒體平臺下的各種現代化方式結合起來,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在課堂教育、實踐活動、面對面交流等傳統教育方式基礎上,例如借助網絡媒體促進大學生積極參加到各種活動中去,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微信、QQ等方式向老師匯報各種問題,教師則憑借學生的反應境況進行合理疏導。另一方面,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新媒體對學生的應用,利用好網絡交流工具,更有效地掌握和清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范疇。
(三)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成效性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為大學生解決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帶來便利,在課堂學習時,很多學生往往會求助于網絡平臺來尋找答案。由此也給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了嚴重挑戰。因此,我們要始終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的作用。第一,“在新媒體視域下,基于生態位理論,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導向功能,抑制和消除負面消極影響”。互聯網是一個多元化的傳播平臺,一方面,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層面。另一方面,也會讓那些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癡迷。高校應結合自身優勢善于運用新媒體,將校園優秀文化和社會正能量信息傳遞給學生。第二,“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實際出發,進行創新性研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創新”。新媒體條件下的訊息愈加重視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進一步革新理論灌輸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
三、新媒體條件下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一)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陣地建設
在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在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雖然取得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何持續革新和豐富高校思政新媒體陣地建設,首先,主動占領網絡教育陣地,完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不斷加強校園播送平臺、圖書和雜志與新媒體的搭配使用。其次,主動拓寬網絡教育陣地,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工作者們主動擴大教育陣地,通過新媒體傳遞給青年大學生有效的思想觀念。同時,要培養青年大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內化與外化相結合,提高認識,學思漸悟。
(二)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新媒體主動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新媒體與校園文化交融中掌握主動權,改善校園網絡環境。第一,在新媒體條件下,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必須含有與時俱新的思想,加大重視新媒體網絡工具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發展。因此,要使校園網絡文化展現其應有的功效,可以制作一些符合生活實際、情景靈活的新媒體材料,選擇的主題網站融合于知識性、人文社會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們利用好新媒體繪聲繪色的特點,以倡導眾多大學生融入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第二,“新媒體條件下,優化校園網絡環境無疑成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新的優勢和內涵”因此,要不斷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推進發展有益的校園文化。
(三)堅持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新媒體融合
新媒體時代條件下,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堂、網絡視頻、貼吧等多種渠道學習知識,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新媒體的結合對于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意義。第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新媒體教學方式靈活性較高,網絡技術以其訊息量大、傳遞迅速快等優勢開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第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新媒體技術為大學生創建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新媒體教育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新媒體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交流平臺,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感想、心情發布到網絡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憑借互動平臺關切學生的狀況。
(四)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籌劃者、實踐者,其影響和價值不容置疑。而在新媒體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如何有效應對新媒體的挑戰,首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運用新媒體的技能,不斷培養其掌握能力素養和運用能力素養,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需要持續探究新的教學技巧,來迎接新媒體時代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與時俱新,變革教育觀念,通過采用講座論壇或進修學習等形式加深對新媒體的認知與感悟,并逐漸培養出利用網絡的能力,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學生之間互動討論,創新學習空間。其次,強化投入,擴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載體建設。教育工作者應該主動把新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到一起,對新媒體傳播的內容進行選擇性地批判和篩選,加強校園互聯網設施建設。教育工作者們才能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此增強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
參考文獻:
[1]常素芳.背離到融合: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困境及消解[J].教育探索,2016(5):101-104.
[2]張陽.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7):75-77.
[3]于葵.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