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辰,馬峰躍
【摘 要】籃球運動高速發展的今天,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日益提高,身材越來越高大,體格越來越健碩,急停跳投成為當今籃球比賽中一項進攻能力很強的技術,也是十分重要的得分手段。隨著籃球的不斷加強發展,不斷進步更新,尤其是團隊防守能力和個人防守技術也是不斷提高,促使在比賽中雙方的對抗變得更加激烈,給比賽中的各種進攻帶來了新的困難,由于投籃是籃球比賽中最常用的進攻手段,因此進攻隊會通過各式各樣的戰術手段來達到投籃得分的目的,而防守隊則因此千方百計地干擾和破壞進攻隊的進攻行為,這就導致了攻守雙方的比賽對抗激烈異常。這時急停跳投解決了當前的問題,并有效地運用到籃球比賽中。
【關鍵詞】籃球運動;急停跳投;訓練
中圖分類號:G40-01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159-01
一、動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當進行行進間運球急停跳投時,重點在于運球和急停動作要協調完成,急停前雙腳要有起跳騰空的過程,但跳起高度不宜太高,落地時身體重心要下降,上身略微前傾,并用雙腳的前腳掌著地,重心盡量保持在兩腳之間,兩腳腳尖要正對將要投籃的方向,兩腳的距離要與肩同寬,這樣可以有利于快速及時地完成起跳動作。假如急停之前,身體并不是正面與籃筐相對,那么應當在騰空的過程中將身體轉向籃筐,并迅速隨著起跳將球舉起準備投籃。這時舉球的過程應當與急停起跳的動作同時進行,急停與起跳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動作,但是兩者間沒有明顯的停頓,急停的結束便是起跳的開始,這兩個環節是緊密銜接的。因此,當做出急停動作時,兩腳前腳掌在落地的同時就已經開始利用身體向下的沖力蓄力準備起跳了,與此同時雙手將球舉至頭頂,當身體跳至最高點時,手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自然發力前屈,食中指用力撥球,球出手后手腕自然放松。
當進行行進間接球急停跳投時,由于是身體處于快速的移動中,所以運用跨步或跳步來實現接球急停,需要注意的是,接球時兩膝要略微彎曲做緩沖,身體重心下降,雙腳迅速蹬地起跳,同時將球舉至頭頂,當身體跳至最高點時,將球投出。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注意的是,接球后急停與起跳動作的銜接,急停時身體盡量要面對籃筐,一定要克服身體向前的沖力,蹬地、起跳動作銜接要快速有力。
行進間接球急停跳投總共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是接球后跳步急停跳投。它是由三個技術動作組成,分別是接球、跳步急停、投籃,當在接球的過程中,雙手在迅速接住來球的同時,腳下應及時做跳步急停動作,跳步時腳跟先著地,力量從腳跟逐漸過渡至前腳掌,然后迅速蹬地起跳投籃。投籃時需要注意的是要調整好起跳姿勢以及控制好重心,同時要注意與防守者之間的距離,擺脫防守迅速起跳投籃。
第二種是接球后跨步急停跳投。這項技術動作同樣是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接球、跨步急停、跳投,在接球時,向前跨出一步做急停,要求跨步時利用腳跟著地,力量從腳跟逐漸過渡至前腳掌。這時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員在接到來球的同時,未跨出腳需要迅速邁出做抵地的動作,力量同樣是從腳跟過渡至前腳掌。動作結束時,迅速起跳投籃。
二、急停跳投的訓練方法
(一)身體素質練習。身體素質的強弱是能否掌握籃球技、戰術運用的基礎,只有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可以保障籃球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的質量。首先通過一般身體訓練,運用一些非專項的身體練習手段,增進身體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的全面發展。接下來進行專項身體訓練,提高腿部力量素質,保證球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可以有效地練習和運用急停跳投技術。訓練方法有a負杠鈴深蹲、半蹲練習;b負沙袋跑練習;c仰臥起坐、兩頭起動作練習;d蛙跳練習。
(二)腳步動作練習。急停動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動作的銜接和余下動作的完成質量。因此,正確的腳步動作將是完成急停技術的關鍵。訓練方法有a保持站立姿勢,快走或者慢跑兩到三步接做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的練習;b以加快速度跑三至五步后接做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練習;c跑動中利用信號引導做跨步急停練習;d快速跑動中做接球急停練習;e運球結束時做急停練習。
(三)起跳動作練習。在急停跳投中,起跳的目的是為了使運動員能夠通過彈跳從而獲得額外的騰空高度,從而提高球的出手點,進而降低投籃時被封蓋的幾率。在籃球運動員的彈跳訓練中著重注意踝關節力量和各關節肌肉的協調用力訓練。采用的方法有a連續縱跳摸高練習;b負重做快速提踵練習;c負重做半蹲跳;d兩步急停起跳。
三、結束語
通過系統的訓練逐步提升運動員的技術和心理狀態,強化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提高運動員對籃球運動所具有的特點的適應能力。在正常訓練的同時,應多做針對性的練習,加強運動員對急停跳投技術動作的理解,使運動員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地運用急停跳投。
參考文獻:
[1]藍燕.淺析青少年籃球彈跳力訓練的心得[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179.
[2]蘇文.淺談籃球跳投技術的訓練方法及影響因素[J].科技視界,2015,(13):185+190.
[3]樊玉立.籃球急停跳投中的核心穩定性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0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