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觀念,提出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內容等,構建“體驗型”活動課堂、“議辯型”活動課堂、“實踐型”活動課堂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思想政治 活動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91-02
在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健康生活、實踐創新、責任擔當等。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培育,主要是以公民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觀念。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從以往的課程目標調整為活動、過程下的三維目標,在課程設計中以活動為主,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的構建。
一、“體驗型”活動課堂的構建
“體驗型”活動課堂與以往的“講授型”課堂有很大差異,不只看重知識講解、理論灌輸,更加看重的是情感、體驗。教師應以思想政治為主題,構建適宜的政治氛圍,引導學生在政治氛圍中感受價值,認同情感,從而實現政治認同。
(一)構建政治情境,形成政治情感。對于政治情境,是學生獲取政治情感的基礎,而學生的政治情感獲取情況則會直接影響到政治認同情況,進而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影響。所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政治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情境素材時,應該堅持生活性、時代性相互統一的要求,不僅要跟緊時代步伐,貼切國家最新理論方針,同時還需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此外,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走進國際社會的教學中,在講解關于“國際組織的地位、作用”等知識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資料,如 G20 杭州峰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在課堂導入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這些資料的相關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我國在促進世界合作、發展等方面的輝煌成就,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為后續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開展政治活動,形成政治認同。對于政治活動,強調在課堂上模擬政治生活,實現知識的理性認知和行為外化。對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組織政治活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活動的主題要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可以扮演良好的政治角色。其次,政治活動在開展過程中應該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保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例如,教師在講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人大模擬活動,由學生自主分配扮演的“政治角色”,如主席團、一府兩院、人大代表團、少數民族代表、農民工代表等,并讓各代表收集其相對應的資料。在課堂上由教師指導,各代表依次匯報分享收集到的相關資料,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并對相關知識進行歸納。通過人大活動的模擬,可以讓學生進入真實的人大會議情境中,體會國家政治生活,了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更加深入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
二、“議辯型”活動課堂的構建
“議辯型”活動課堂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定具有可辯性的“議題”,然后通過分組辯論、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模式,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首先,在構建“議辯型”活動課堂時,教師應該注意,對于“議題”的選擇,不應該是簡單的問題,而應該是具有可辨性、爭議性、兩難性的問題,也就是設定的“議題”必須能引起學生的不同觀點,如“老人摔倒扶不扶”。其次,構建“議辯型”活動課堂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個體—集體—個體”的原則,確保學生個體能在活動中得到思維的發展,集體探究只是手段,個體提高才是最終目的。
例如,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教學中設置“議辯型”活動課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外節日對我國傳統文化節日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對此,教師可以設定“要不要過圣誕節”的議辯主題,由教師引導課堂的開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你知道圣誕節的來歷嗎?國外是如何過圣誕節的?你是如何過圣誕節的?春節和圣誕節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個?”其次,學生獨立思考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意愿,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支持過圣誕節,另一組反對過圣誕節,讓兩組學生分別根據自己的觀點,收集相關資料,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要做好主持人、引導者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指引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分析。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議辯活動進行總結,并讓學生明白,不管是“支持過圣誕節”,還是“反對過圣誕節”都(下轉第93頁)(上接第91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本質上看,屬于“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爭論”。進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繼承傳統、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觀念,在發揚本土優秀文化的同時,積極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培養學生的本土文化自信觀念。
三、“實踐型”活動課堂的構建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實踐型”活動課堂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論知識在生活中的實踐;二是學生思想觀念的具體實踐。在構建“實踐型”高中思想政治活動課堂時,教師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1)時代性原則,對于實踐活動主題,必須與國內外時政特點緊密結合,要賦予教材中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新的內涵,積極傳播正能量。(2)生活性原則,實踐活動主題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指引學生從生活中內化知識,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正式開展實踐型活動課堂前,教師需要提前指引學生進行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對活動進行實時指引,活動后及時總結,鞏固教學成果。
例如,在“走進文化生活”講解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遠離腐朽文化與落后文化”的主題活動,由教師為主要策劃者,成立班級活動小組,舉行校園巡展活動,利用宣傳欄、校園廣播等,為全校師生發出“生活中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號召,同時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設計、布置,最后利用學校的文化墻、廣播等展示活動成果。教師通過開展這一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的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構建活動課堂對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踐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打造多樣化活動課堂,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邱 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版),2017(1)
[2]牛學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6(z1)
[3]邱 斌,左 群.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教育導刊,2017(4)
[4]程儒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2)
[5]蔡玉嬌,貢和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與課標一致性——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6(11)
[6]張 慧.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優化中學政治[J].教學參考旬刊,2017(1)
【作者簡介】蘭宏光,桂林市中山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