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東
【摘 要】本文從教學目標、問題情境、例題和練習、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設計四個方面論述中職數學教學的具體方法,以提升中職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中職數學 教學設計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141-02
眾多教學實踐表明,要提升中職學生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應該在教學設計中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積極引導,使其應用和創新的意識得到更好培養,使其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本文簡述中職數學教學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現在數學教學主要強調的是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判斷和概括,并指導其學習方法。指導他們歸納總結所學的知識,使其變成自身知識系統中的一部分,因此不應該籠統地設計缺乏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體現知識和技能,而且應該強調過程和方法,體現其價值觀和情感態度,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發展。設計教學目標一般包括:(1)學習相關課程標準;(2)確定教學單元的目標;(3)確定課時的教學要求和具體內容;(4)掌握學生學習的基礎和特征;(5)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并陳述教學目標。
二、數學問題情境的設計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思維發生碰撞的重要場所,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因為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其態度、興趣等都較差,所以有效的數學課堂就是要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因此數學教學課堂的情境設計非常重要,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藝術性科學性處理,使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具體的情境設計有:
(一)創設直觀的問題情境,加深對概念的認識
比如說,充要條件的相關知識,是教學的難點,中職學生要想深刻地理解有一定困難,可以把它設計成一個電路圖(如下圖所示),把“閉合的開關 A”作為條件 A,把“B 燈泡亮”作為結論 B。
這種貼切的問題情境設計,更加直觀地解釋充要條件。利用學生熟悉的電路表達,既簡單明了,又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實質的領悟更加透徹。
(二)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階梯式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比如,講到圓方程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情境:
已知圓的方程為:x2+y2=r2,求圓上一點 M(x0,y0)的切線方程。
然后,讓學生進行解答。當學生用常規的方法完成解答之后,教師要從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用平面幾何知識中的勾股定理和向量知識來解答,使學生能從中尋找到新的解決方法。之后改變題目的條件,創設新的問題情境:(1)如果把圓的方程變為(x-a)2+(y-b)2=r2,那么如何求通過圓上的點 M(x0,y0)的切線方程?(2)已知圓 x2+y2=r2 內不同于圓心的點 M(x0,y0),判斷直線 x0x+y0y=r2 和圓的位置;(3)已知 x2+y2=r2 圓外的一點 M(x0,y0),判斷直線 x0x+y0y=r2 和圓的位置。這樣設計問題,形成具有層次結構的比較開放的問題群,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從而總結出一些相對重要的方法。
(三)創設切合實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切合實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比如,講解“均值不等式”時,可以設置這樣兩個問題情境:(1)甲乙商場節前分別舉辦商品降價銷售酬賓活動,甲商場的方案為:第一次購買打 P 折,第二次打 Q 折;乙商場的銷售方案為:兩次購買都打 折,問哪個商場的促銷方案更加優惠?(2)有人認為,沒有對零的天平也可以用來稱物體的重量,其測量方法這樣,在兩個托盤中各把物體稱重一次,然后把兩個結果相加除 2,就得到物體重量,你認為這種算法對嗎?如果不對,請找出正確的稱量物體的方法?這種問題情境設計有效地結合物理和生活知識,貼近實際生活,有效地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究,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相關例題和練習的設計
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都會設計相應的例題教學和練習。在掌握和應用知識的階段,一般要求設計的例題和練習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課本中的例題一般具有較強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因此應該對這些例題進行詳細剖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和改造。比如例題:“用 0 到 9 這些數字能組成多少相互不重復的三位數?”這道排列題有其限制的條件,就是不能把 0 放在百位上來進行排列,教師因此要引導學生理解這道題的真實用意是為了解決有限制條件下的排列問題。解決這種問題的常用方法為:間接法、特殊位置分析法、特殊元素分析法。其目的是,通過講解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本質。教師在講授該例題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類似問題:(1)從這些數中選擇 3 個不重復的數字作為 y=ax2+bx+c 函數中 a,b,c 的值,能組成多少個不相同的二次函數?(能組成多少不相同的和 y 軸對稱的二次函數?)(2)從這些數中選擇 3 個不重復的數字作為(x-a)2+(y-b)2=r2 圓的方程中 a,b,r 的值,能組成多少不相同的圓的方程?(能組成多少個不相同的圓心在 x 軸上的圓的方程?)這種設計把問題的背景進行合理改變,從而使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解題能力得到更好的拓展;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的內在邏輯關系,總結出有一定限制條件的排列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在這種情境的學習中,對解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學會科學運用知識。
四、數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設計
教學方法指的是在教學中為了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師生相互影響的一種活動手段和方式,所以選擇的教學方法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結構和水平,使學生各種能力得到培養。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又會不自覺地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起點較高,采用容量大、推進快的方法,使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被忽視,過多地增加反復操練學生的時間,無意中又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使其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尤其是中職學生基礎和興趣相對較差,沒有養成較好的習慣和積極的態度,所以教師應該仔細觀察、發掘學生的興趣,在班集體中首先發現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部分學生,再把他們作為培養的中心,向全班逐步擴展。這種方法,在設計的時候要以起點低、推進慢、反饋快為基本原則,使學生有充足的參與探究數學的時間,對數學概念和結論的產生過程進行詳細了解,使其在逐步研究中體驗研究和創造的激情,使其養成勇敢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逐步培養,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通常情況下,教學內容的性質不同,其具體的目標要求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教材的內容和之前學過的教材在邏輯上有一定聯系的,學生對這些內容設置的問題有自己認知的,如等比、等差數列的學習,當運用以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方法。
對性質相同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目標要求和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班級層次不同的教學中對“三垂線定理”的設計有以下不同的方法:
(1)講授法:簡述概念——提出定理——證明講授——記憶方法——使用規律——練習應用;
(2)啟發式:提出相關問題——證明啟發——總結歸納;
(3)探究法:創設情境(引用現實中“三垂線” 定理的相關例子)——共同探索——發現結論——拓廣引申。
總之,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想要得到有效的創新,其教學設計的創新非常重要。盡管新的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創新的條件,但是想要使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一定要對教學設計有足夠的重視,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得到有效激發,從而提升中職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 林.中職數學教學設計科學性探究——以“含絕對值的不等式”教學為例[J].才智,2017(4)
[2]韓淑怡.信息技術與中職數學課程整合下的教學設計分析[J].散文百家(下),2015(3)
[3]歐陽健.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