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英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得力助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文章基于作者教學實例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創設學習情境,隨時抓住合作的契機;教師還需要確定具體合作學習內容,明確具體合作任務;此外還需要發揮教師的課堂作用,加強合作過程管理;最后教師需要構建一套有效的評價機制,在課堂中注重分享合作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不同于個體主體學習的方式,是讓眾多學習者在不同的認識水平下,通過在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下有效學習,學習成員相互鼓勵、學習、吸收,提高自我學習效率,培養合作探究精神,達到成員共同進步,共享成功的喜悅。一直以來,小學低年級教學中能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備受眾多教師質疑。因為無論從學生學習經驗上還是學生認知上,筆者都懷疑在低年級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否合適。在一段時間的教學探索以來,筆者發現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也能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下面筆者結合低年級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一、創設學習情境,抓住合作契機
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有效融入一定的教學情境中,置學生于真實的學習環境中,鼓勵學生用小組合作方式展開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其實,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及時抓住一些合作的契機,諸如在學生計算困難、意見發生分歧、分類多種時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
例如,學習完《認識人民幣》章節之后,筆者為學生設計出這樣一道開放性的問題:現在小明手中有1張5元紙幣、4張2元紙幣以及8張1元紙幣,小華想向小明借9元錢,請各小組一起想想小明可以有哪些借錢的方法?很快,各個小組都找出不一樣的借錢方法,有可以給1張5元的,再給2張2元的;有可以給4張2元的,再給1張1元的;有可以給2張2元的,再給5張1元的……大家在合作中紛紛得出討論的答案,于是筆者綜合學生們的結果得出如下表格:

在這道題目中,筆者及時將問題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完成,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操作、記錄、驗證、總結不同的借錢方法,充分抓住合作學習的契機,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二、確定具體內容,明確合作任務
為了有效地推進教學任務,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離不開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以確保學生們都有一些明確的合作學習的任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給他們具體的合作內容、小組合作的一些方式方法,告知教師的評價標準細則,讓小組們都知曉本組需要做什么事情,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為此,筆者還曾多次提醒一些合作基本要求,以有利于學生明確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任務。
在設計合作學習記錄表時,教師可以《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為標題,布置一個課堂實踐活動,第一部分出示了猜想:角的大小與邊長有關嗎?角的大小與兩邊開口有關嗎?第二部分則是小組合作操作填寫表格,然后交流討論猜想是否正確,通過“猜想—小組操作—驗證”的過程,緊密相連,任務明確。再如,在教學《統計》這一內容時,教師不妨設計一個故事內容:喜羊羊過生日。隨著多媒體播放出《生日快樂》的歌曲,再出示情境圖——喜羊羊在森林里過生日(里面有很多小動物送很多禮物的場景圖)。森林里許多小動物都準備了禮物,在喜羊羊生日那天送給喜羊羊。“你能幫喜羊羊統計一下它收到了多少禮物嗎?”根據這個教學問題,各個小組很快就進入了學習情境中,教師可請各個小組用“數一數,分一分,排一排”的策略幫喜羊羊解決這個問題。由于教師指定了每個小組做哪些事情,小組成員在教師給定任務中合作、探究、交流,完成了相應的任務,提高了合作效率。
三、發揮教師作用,加強過程管理
對于低年級教師而言,在學生小組合作中不能置身事外,而是需要以旁觀者姿態進行有效管理。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好玩的心理,缺乏教師的有效管理,很多小組的合作無法開展,教師需要針對個別小組進行調控、監督,及時處理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例如,針對上文提及的“小明可以有哪些借錢的方法”,教師針對實際需要可以引導學生對“1張5元紙幣,4張2元紙幣,8張1元紙幣”進行有序分類,再適當地讓每個小組去分析“幾加幾會等于九”,教師說到此時就應該停止,讓小組學生自己去探討合作,并在課堂巡視中,及時督促那些不參與合作討論的學生。教師針對學生的小組合作,一定要恰當地將自己對學生、小組的期望以合理的方式傳遞給他們,但是他們又不能直接用教師的方法,關鍵的合作過程還得需要學生與小組成員們自己完成,教師不能將全部合作方法告知,點到為止即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合作技巧,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學任務。為此,教師對可合作學習過程進行明確的分工,兩個學生操作,一個學生記錄,一個學生計算,在操作和計算完一個過程后各項分工交換。小組長要合理有序分配小組成員的任務,做到每個成員都參與到合作學習的全過程中,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構建評價機制,分享合作成果
在小學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適當的課堂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及時關注每個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關注其在合作中的思考行為、動作行為及情感態度等,教師可以采用量化標準形式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學習他人優勢之處,彌補自身不足之處,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合作成果,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作為教師,需要將鼓勵性語言掛在嘴邊,畢竟低年級學生都很喜歡教師的贊賞語言,忌用一些打擊性的語言。例如,“第三組同學真會動腦筋,其他小組不能落下了!”“你看,第二組同學這次進步很大,其他小組的進步空間很大,老師看好你們!”“再看第四組的XX同學,平時不愛發言,每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表現最好!”“那些做得不是很好的小組,這次不要灰心,還有下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這次第二小組做得很好,我們請第二小組派一個代表跟我們說一下他們的成功之處在哪里,好嗎?”……這些教學評價語言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突出小組成員的學習主體地位,拉近師生的關系,有效地分享每個小組的合作成果。
五、小結
綜上所述,對于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不能用中、高年級的眼光看待。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師指導,也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認為教師可以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為此,教師需要從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有效地將數學知識同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結合起來,以有效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靳 穎.略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1(14):74-75.
[2]王洪勇.例談“小班化”教學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J].基礎教育論壇,2013(19):51-52.
[3]周曉靜.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中旬刊),201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