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綠枝
摘 要:教育教學中的微視頻是指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播放時間長在3~5分鐘內,在自然的狀態下拍攝幼兒活動的過程,再以放像的方式,加以解讀的一種評價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方法。作者將微視頻這種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研究中,通過微視頻來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全面客觀的觀察,從而給予幼兒積極正面的評價。
關鍵詞:微視頻;教育教學;實踐研究
當今是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一系列“微型”產品的出現,讓我們毫無防備地進入了一個聽起來很時髦的時代——微時代。從微博到微信,一個大時代下的可以自由詮釋自我、展示自我的“微”生活圈已形成,而微視頻是微時代中頗具代表性的產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一個新階段。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微視頻作為現代化教學的新興產物,應時代而生,應教育而長。
微視頻創作在幼兒園教學中的研究是指教師挖掘教學和游戲中的教育要素,進行微視頻創作的研究(教學中的微視頻是指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課程資源的視頻短片;游戲中的微視頻是指以幼兒在園游戲活動為素材,記錄幼兒有價值的活動探究和形成總結啟發性經驗的視頻短片),幼兒在與微視頻互動中建構學習經驗,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一、教學中的微視頻應用的實踐研究
教師通過采集優質的視頻資源,如從電影、電視節目中采集優質片段;從網絡中搜索下載紀錄片;用手機和攝像機自行拍攝記錄幼兒的真實活動和精彩鏡頭等,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1.新授教學內容的視頻:獲取經驗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常常涉及一些自然科學現象、動植物特點、情境表演等知識,這些知識點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其獨特的長處。對于微視頻創作,我們可通過網上下載現成的可利用的資源、自己錄制視頻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制作此類微視頻的最佳時長一般在2~5分鐘,后期再剪輯加工,做到圖像穩定、構圖合理、鏡頭運用恰當、質量優秀、有較好的視覺效果。如制作科學常識微視頻,教師將生活中現象與科學知識應用相結合;將一些不易在課堂上實現的實驗重現。科學活動“小蝌蚪變青蛙”需要讓幼兒觀察小蝌蚪成長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易觀察到,而且這個成長的過程比較長,幼兒要在一次集體教學活動中直接觀察到比較困難。這時利用微視頻將這個過程濃縮成短短幾分鐘,播放起來既直觀又方便,幼兒能夠通過微視頻快速有效地掌握小蝌蚪生長的各個階段的特點。微視頻具有使實驗過程重現的特點,為課堂創設情境,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思考、獲取經驗。
2.拓展教學內容的視頻:自主學習
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通過親身示范展示操作方法,幼兒傾聽觀察學習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被動性、一次性和單一性,給幼兒自主學習的空間比較狹小。利用微視頻的示范展示,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和音效,幼兒得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激發了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教學重點內容制作成微視頻,給幼兒提供更多視頻資源信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操作,這一刻幼兒開始了自主學習。如美術活動“扎染”,基本的美術教學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教師示范操作,第二環節幼兒嘗試操作,第三環節是作品展示。活動中教師在第一環節講述了1~2種扎法的示范,第二環節教師提供了各種扎法的微視頻,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不同扎法的視頻,根據視頻內容的講解自主學習探索不同的扎法。幼兒從觀察視頻到嘗試制作,都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扎染最令幼兒感覺神奇的“哇”時刻,是幼兒打開一幅幅扎染作品,不同的扎法會出現不同的圖案。微視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將畫面、聲效及重點提示融合在一起,調動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反饋教學內容的視頻:自我評價
在教學活動的評價環節,幼兒需要對自己和同伴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但幼兒的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尚待發展,因此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活動不能較好地回顧、分析和總結,往往會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失去總結反思的作用。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觀察幼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比較有價值和典型事例時,及時用微視頻的方式錄制下來,甚至不需要后期制作,直接在評價環節播放給全體幼兒看,可以喚醒幼兒的記憶,發動全體幼兒一起分析問題。如小班數學活動“掛車廂”中,要求幼兒操作按AB范式進行車廂顏色的排列,在操作環節幼兒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幼兒按照AB范式進行操作,一種是幼兒根據顏色隨意地擺放,表面看結果都是正確的,但是對知識點的表達方式有區別,這時教師拍下這一操作過程,讓幼兒觀察發現哪種操作方式是正確的。
這類微視頻在錄制的時候,需要教師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情況,善于捕捉和分析幼兒的游戲表現,將有價值的片段錄制下來,避免幼兒觀看時被無關情節分散注意力。這種情況錄制時還要注意拍攝的角度和方法,盡可能將幼兒的動作和語言拍攝得清晰,便于后續幼兒觀察。
二、游戲中的微視頻應用的實踐研究
通過拍攝幼兒活動中的視頻,用動態的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幼兒嘗試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便于教師客觀、完整地觀察幼兒的行為,并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最終達到教師為幼兒的活動提供更適宜的幫助和指導,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1.捕捉游戲片段的視頻:支持幼兒學習
游戲是幼兒進行個別化學習的活動,相對于集體活動更凸顯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材料,觀察探索、操作擺弄。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是不相同的;或者有了一種新的游戲方法,需要和小伙伴進行分享。幼兒在回顧游戲活動過程中,語言表達往往不夠清晰。這時,教師有目的地拍下這類視頻,再以此視頻為平臺,幫助幼兒回憶游戲時的情形,從而還原問題、解決問題。
在研究上我們更關注幼兒個體處理問題的方式,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區域游戲“理發店”,兩個幼兒游戲時想剪發,這時一名幼兒拿來一把真剪刀來幫另一個幼兒剪頭發,對于這一問題的出現,教師如何引導支持幼兒的游戲呢?這時候,微視頻起到了很好的回顧作用,由個體幼兒自我表述發展為全體幼兒集體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在游戲評價時理發店幼兒通過回憶介紹游戲,共同解決問題,最后全班幼兒達成經驗的共識。用視頻拍攝下問題,再把問題還原給全班幼兒,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帶上發箍制作頭發,這個游戲從原先純粹的幼兒日常經驗的再現,拓展到現在有了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幼兒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實錄游戲過程的視頻:解讀幼兒行為
實錄幼兒的游戲過程是指以攝像的方式記錄幼兒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后期教師根據錄像,對其行為進行深入的分析,解讀幼兒行為。常規的觀察記錄中,教師往往會習慣以成人的觀點來看待幼兒們中間發生的事情,教師只是抓住幼兒說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就進行表述,這無疑是我們教師主觀地在給幼兒貼標簽。而在微視頻觀察記錄教師不必再回憶幼兒的活動過程,視頻可以反復地播放,優勝于大腦的反復記憶,給教師的評價提供了真實有利的依據,教師恰當運用觀察結果,尋找適合教育幼兒的方法和手段。
在運用此微視頻觀察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對幼兒的行為作出準確的分析,需要教師在觀察視頻時留意事情發生的背景、時間、有關的人物,抓住幼兒行為的每一個細節如實地記錄,及時進行整理、反思,調整教學方法。如大班越越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不怎么愛說話的幼兒,從媽媽去世后,就一直這樣。在班級區域游戲時越越總會選擇安靜的閱讀區,或者一個人靜靜地畫自己想畫的,不主動與人交流。在一次區域游戲時華老師提議讓越越到建構區做游戲小管家,越越不說話但點頭答應了。在建構區里,越越還是自己一個人搭積木,這時搭建好的“高速公路”被嘉成不小心弄倒,韜韜看見“公路”倒了,走過來也弄倒了幾塊積木,越越便說了一句:“我今天當游戲小管家,你在做什么?”說完一個人開始認真地重新建構,越越說了第二句話,提醒嘉城:“不要再弄倒了。”婷婷看到了,走過來對越越說:“我來幫你吧!”越越不回答,依舊默默搭建自己手中的游戲材料,最后“高速公路”在這種沒有交流的“合作”下完成了構建。對于這個過程我們教師進行了反思:第一,每個幼兒都有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婷婷在一旁看到了事情的整個過程,她發自內心地想幫助越越。第二,越越今天是游戲小管家,卻因為性格內向靦腆,沒有選擇與同伴討論今天要搭建什么、用什么材料、如何建構,而是選擇一個人搭建。整個游戲過程中雖然就說了兩句很簡短的話,但相比在閱讀區、美工區沒有交流地獨自游戲,這已是非常好的開始。教師用一系列微視頻記錄的方式,記錄幼兒每個點滴進步,最后通過從幼兒自身的前后對比發現其進步。現在的越越大班快要畢業了,性格開朗了很多,在班級游戲中,喜歡做一些能干幼兒的小跟班,因為他不善表達,小跟班或許就是他和同伴交往的一種方式;在混齡游戲中,也開始和其他班級的幼兒一起玩。
微視頻觀察記錄運用攝影、攝像技術客觀記錄整個事件的過程,了解幼兒的發展,判斷教師的教育行為,使觀察真正對教師的教育實踐起到指導作用,從而改進教育策略,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3.制作主題游戲的視頻:記錄幼兒成長
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每種經歷都是成長,每個成長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瞬間,是值得珍藏的人生軌跡。教師通過多角度、有重點地拍攝記錄活動過程,留住精彩瞬間,再進行后期制作,添加效果,為幼兒的活動增光添彩。
在這類微視頻制作中,我們突出每個幼兒的主體地位,錄制前分析活動,預測會出現的情況,控制參與人數,避免人多造成的畫面雜亂,而且注意捕捉互動交流環節,捕捉幼兒生動、活潑的語言。如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江溪幼兒園特色活動“悅讀閱美”,一百次經歷就是其中的一種活動,在江幼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中,每個幼兒都會有一百種經歷:在幼兒園住一晚、乘公交、給爸爸媽媽買早點、挖野菜、剝豆豆……在這一百種經歷的體驗過程中,幼兒可以獲得很多成長的關鍵經驗。我們用視頻記錄幼兒成長中的每個第一次經歷,留下成長的足跡。當他們長大后,打開幼兒園時期的各種活動視頻,這些都會成為美好回憶。
心理學上,幼兒的認知特點表現為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教師需要提供多種感官刺激來促進其學習與發展。微視頻教學恰恰迎合了幼兒的這一認知特點,在短時間內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用視頻播放的方式向幼兒展示,保持了幼兒的有意注意,引起了其主動學習,從而促進了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技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基德.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