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巖
摘要:“互聯網+”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將各個領域的行業進行跨界的結合。各個行業在互聯網平臺的推動下進行升級與換代,利用互聯網的交叉地帶進行融合,以此產生新的產品形態,從而建立新的業務形式。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作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打破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價值。筆者針對“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希望有助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
現階段,社會的發展方向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在“互聯網+”不斷推動文化進步的進程中,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做出一定的革新。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打破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突破傳統的、單一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將各個方面的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以此構建與高等院校學生平等交流、互聯互通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利用“互聯網+”時代文化價值觀念以及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人性化、開放化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掌握網絡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掌握網絡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應該對意識形態加強建設。因此應該明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地位,并堅持本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合理的掌握我國在國際中的定位,若想更好的傳播中國的聲音,就必須擁有資深的話語權,以此建立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媒介傳播方式。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緊緊跟隨“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培養高等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樹立搶先占住先機的意識。另外,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構建宣傳黨的領導方針與政策的學習網絡平臺,同時建立多樣化形式的思想政治主題網站。以強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網絡平臺和網站的關注程度和點擊量,以此使得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在整個的網絡中充分發揮其內在的價值。
(二)有利于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互相對應的。然而,現階段,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乎甚微。針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來說,部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仍然在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并且缺乏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一些高等院校為了實現高等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高等院校的學生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進行社會實踐。但是,高等院校并沒有統一的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這就致使高等院校的學生的社會實踐僅僅流于形式,為了完成社會實踐報告而進行社會實踐。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有利于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利用“互聯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可以更好的開展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等院校的學生形成主體意識。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
(一)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文化產業中通常都蘊含著一定的價值觀。現階段,高等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該將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來,以網絡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行創新。并利用網絡平臺將文化產品呈現給廣大高等院校的學生,使得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質的走進高等院校學生的生活。高等院校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自身的優勢,并加強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的網絡教學技能的培訓,以此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專業水平。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對高等院校學生關注的話題進行及時的了解,以此開展可以滿足高等院校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思想政治教學。
(二)占領思想政治文化話語權優勢
培養高等院校學生更適合社會的發展,以此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而這也是思想政治文化話語權爭斗的關鍵所在。對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來說,需要每時每刻的保證自身清醒的頭腦,以此充分發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從而有效的保障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并占領思想政治文化話語權優勢。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具備網絡輿論情況的引導能力,網絡文化產品的研發能力以及網絡證明輿論的影響能力。同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與校外的一些信譽度較好的商家網站積極的進行合作,以此研發出新的、有創意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產品。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可以把社會各個領域中對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作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例,用實際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對高等院校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吸收“互聯網+”內涵
“互聯網+”的時代特點是具有十足的文化價值魅力。現階段的高等院校的學生,不再是一味的追求物質,而是更看重隨性、自由、尊重以及平等。這也是高等院校學生社會性以及精神性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吸收“互聯網+”內涵,將“互聯網+”的人性化理念引入到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在打破陳舊、落后的傳統教學觀念的同時,給高等院校的學生更大的自由空間,并不斷的完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以往具有一定威望性的教師形象,放低姿態,與高等院校的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名高等院校的學生。例如:在高等院校的學生出現錯誤時,思想政治教師不可一味的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應該以高等院校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并及時的進行改正。只有與高等院校的學生建立了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的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強互聯網的監督管理
“互聯網+”雖然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互聯網+”是具有雙面性質的,運用的好壞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網絡大環境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并且構建完善的網絡信息傳播、監督與控制體系,為高等院校的學生提供一個較為凈化的互聯網環境。虛擬性、隱匿性是網絡空間具有的特點,部分網民因為受到的約束較少就利用虛擬的網絡身份肆意妄為,大肆傳播不良的網絡信息。因此,應該加強對廣大網民的網絡教育,使其能夠自主的約束自身的網絡行為,在方便自己同時為其他網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建造一個健康文明的網絡大環境,以此為高等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綠色的互聯網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利于掌握網絡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還有利于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高等院校應該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創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占領思想政治文化話語權優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吸收“互聯網+”內涵,加強互聯網的監督管理等有效路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高等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清晨子.互聯網+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魅力中國,2016(45):8.
[2]劉雪珂.“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理論觀察,2017(9):135-137.
[3]張桂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優化與質量提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4):54-55,58.
[4]趙利俠.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18):131-132.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