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至煒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應充分發揮城市規劃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通過構建科學有序的城市群體系,實現區域內城市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文章作者認為,應針對城市群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市場機制在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中的重要性,淡化行政區劃,強化經濟關系,適應市場經濟富于變化的特點,編制動態的彈性規劃,編制可操作性強的實用型規劃。
關鍵詞: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市場機制
中圖分類號:F299.2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08
一、正確理解城市群概念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圍內,由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以一個或兩個特大或大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的核心,借助于綜合運輸網的通達性,發生與發展純屬個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城市群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區域概念,也可以理解為經濟概念。城市群既包括一小時經濟圈內的一群城市,也包括區域經濟一體化角度下,將幾個城市有目的地組合在一起的規劃城市群。
城市群強調的是城市之間內部經濟活動的空間組織與資源要素的空間配置,要求的是內部空間形成一種經濟聯系緊密的集聚和擴散機制。
二、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單純地追求城市的高首位度。沒有充分考慮各城市的均衡發展,而是單純地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尤其是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
(2)“嫌貧愛富”和“拉郎配”并存。將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城市剔除在城市群之外,造成規劃城市群小于實際城市群;將不在一個經濟區內的城市牽強地劃分在一起,單純地追求城市群體空間。
(3)產業分工只做表面文章。城市群的集聚僅僅是空間的集聚,沒有實際產業聯系,沒有形成產業鏈,沒有形成城市之間的產業分工,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最終沒有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競爭力的效果。
三、市場機制在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中的重要性
城市群的推進必須以經濟發展為支撐,城市群發展演進的基本動力主要來源于區域內各種活躍的經濟要素。
市場力有突出的集聚傾向,可以成為城市群中各級經濟中心的發展動力。市場力可以改變區位,突破門檻和發展障礙,使原來低值的土地迅速升值,創造社會財富和公共財富。市場力也有使空間格局從倚輕倚重逐步向均衡方向發展的趨勢,使一些原來未參與經濟活動的周圍潛在資源和較薄弱的地區繁榮起來。市場力是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群規劃必須重視對市場力和市場機制的正確引導,如果忽略市場機制的作用,就可能失去發展機會,使一些城市群在競爭中衰落或發展遲滯。促進市場發育,充分利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這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指導方針。
市場機制主要包括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價格機制和風險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市場機制是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動力機制,城市群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每一個要素都激發潛能,追求要素利益最大化,整體區域的利益因而得到增加,達到利益最大化。市場力量會突破行政界限從而使城市群得以健康發展。
注重市場機制作用的城市群規劃,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具有效率優勢。能促進城市群發育與成熟,使產業和人口產生集聚和擴散效應,推動城市群向更高級發展。二是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更能尊重城市群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更能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發展規律,因而更具適應性。三是具有更強的持續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更能適應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變化,因而更能持續發展。
因此,必須重視市場機制在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中的重要性。
四、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中的問題的措施
少數民族地區多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新時代背景下,更應該抓住機遇,迎頭趕上,充分發揮城市規劃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通過構建科學有序的城市群體系,實現區域內城市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
1.淡化行政區劃,強化經濟關系
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是發展趨勢,城市群中的各城市在自然資源、稟賦、產業優勢上各不相同,各有優勢。因此,應盡可能超越行政區劃限制,打破市域、省域的限制,以經濟共同發展為主線和出發點,實行產業優勢互補,拉長產業鏈,保持經濟區域的完整性,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有效地銜接和協調,借助區域整體發力,從而實現共同繁榮。
以廣西為例,廣西有四個城市群,分別是北部灣城市群、桂中城鎮群、桂東南城鎮群、桂北城鎮群。北部灣城市群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市,以南寧為核心城市,把北部灣城市群打造成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要門戶和服務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核心引擎。桂中城鎮群包括柳州、來賓、河池市部分市縣,以柳州為核心城市,把桂中城鎮群打造成西南地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桂東南城鎮群包括梧州 、玉林、貴港 ,以梧州為核心城市,把桂東南城鎮群打造成全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桂粵合作發展先行區。桂北城鎮群包括桂林、賀州,以桂林為核心城市,把桂北城鎮群打造成全國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和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四個城市群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各自優勢產業,共同促進廣西的經濟發展。
2.戰略研究先行
編制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整體性規劃必須先做好頂層設計。戰略研究具有明顯的頂層設計性質,戰略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影響城市發展和城市之間發展的關鍵,也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直接決定了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是否可以優先搶得社會資源和政策的配置,因而戰略規劃比城市群規劃更為重要,這項研究工作應在城市群規劃前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在城市群規劃中形成共生共贏、優勢互補的合理化產業體系。
3.適應市場經濟富于變化的特點,編制動態的彈性規劃
為防止城市群規劃的目標過于具體而將規劃的內容框得過死,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群規劃應摒棄“削足適履”式的規劃方法,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進行科學的定位,把原來過于具體的剛性規劃應轉變為應變能力較強的動態彈性規劃,以適應市場經濟富于變化的特點,為規劃實施者在具體實施方案操作中留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彈性空間。
4.注重公眾參與,編制可操作性強的實用型規劃
城市群規劃是基于現實的理性成果,不是對一堆資料進行分析后的簡單結論,不能僅僅體現城市規劃師的規劃思想。城市群規劃不僅要科學理性,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必須建立公開規劃體系,廣泛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立足于對區域實際的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只有這樣,才能編制出具有透明度、可信度和含金量的城市群規劃。
參考文獻:
[1]姚士謀,陳 爽,陳振光.關于城市群基本概念的新認識[J].現代城市研究,1998(6).
[2]張京祥.城鎮群體空間組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