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奕僑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門與生活相關的學科,如果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僅以讓學生學習知識為目的,那么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就會產生一定的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初中生物教學就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來獲取生物知識的能力。文章主要對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11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知識較為復雜,初中生又處于發展階段,很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初中生物知識往往又是枯燥的,這就給學生增加了一定的學習難度,導致很多學生失去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讓學生缺乏對生物的實際思考與探索,因此對生物生活化的教學實施勢在必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生物知識更加貼近生活,可以化抽象為具象,方便學生的生物學習。而且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1.構造生活化情境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能讓學生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學生將會減少排斥心理,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常識出發對生物進行了解,再通過合理的課堂生活情境創建,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綠色植物到學校,并讓學生對其所帶的植物進行了解,方便在課堂中向同學介紹。教師在上課時讓學生先介紹他所帶來的是什么植物,有什么功能以及其生長期等,再對學生提出一些和教材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很自然地解答學生之間的問題,并且和學生講解被子植物的一生,也可以講解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學生可以邊觀察自己帶的植物和生活中的一些植物,一邊聽老師的講解,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是貼近生活的,生物學習也變得更加簡單有趣,方便學生掌握。
2.營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將生物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讓學生知道生物學習與生活是離不開的,促使學生去探索存在于生活中的生物。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教師需要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方便學生去探求。教師需要在生活中挖掘與教材相關的素材,讓學生去體驗教師講授的知識,然后在體驗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對知識進行吸收轉化并能實際運用。
3.設置生活化的實驗
初中生物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在設置一些生物實驗時要綜合衡量學生的能力,設計一些具有生活氣息的實驗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生活化下的生物實驗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生物的神奇奧秘,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學習和了解探索生物,激發了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改善了傳統的生物學習方式。在課堂生物教學過程中適當創建一些具有生活氣息的實驗,讓學生了解生物知識結構,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上注意的問題
教師要在生物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改變以往傳統的模式,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到生物的學習中。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方成為主動的探索方,轉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在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和實驗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只有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內,學生才會從生活中尋找生物知識,也才能正確理解吸收知識,將知識合理運用在實際問題上。教師需要將知識合理生活化,在回歸生活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學目標,要兩者相互兼容共同促進學生的生物學習。
初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常識,這對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策略是非常有用的。在生物的學習中,教師應將生活與生物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生物知識,增加自己對社會生活的了解。
參考文獻:
[1]任振榮.小議如何實現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7(22):87-88.
[2]羅 鳳.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6(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