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誠
摘 要:每年都有一大批農民工離鄉背井到城市打拼,他們的孩子因為戶籍政策或者客觀條件的限制留在了家鄉,這些孩子被社會稱為留守兒童。中國的留守兒童數量達6100萬,是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群體?;诖耍恼略谡{查分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政府力量三個方面來思考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15
一、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原因
筆者對河南省洛陽市郊區新店村小學、紅山鄉小學、孫旗屯鄉小學、李樓鄉小學和嵩縣田湖鎮第一初級中學的267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行為集中表現為兩種:一種是不愛學習、組織紀律性較差,精神狀態比較呆滯;另一種是社交圈子狹窄,朋友大多也是留守兒童,交流的范圍很封閉。經過和任課教師及班主任的溝通發現,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缺少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造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首要因素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失。教師沒有辦法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或者即使反饋到家長那里,有些家長也會給出迫于生計無法及時教育活動的借口,導致反饋無效。這些父母疏于和孩子的情感溝通,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不聞不問,甚至因為成績問題責備臨時監護人和老師,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教育的責任。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中表現積極向上的孩子,他們的普遍共同點就是經常和父母進行交流溝通,具體途徑有視頻聊天、微信聊天等。父母通過社交軟件和孩子進行及時的交流溝通,拉近了其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些孩子往往具有更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在學習和生活的一些方面往往比其他的同齡人表現得更加成熟。
第二,學校資源不均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是很難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的教育資源不均衡。一些農村家長認為鎮里或者區里的小學能夠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扎堆把孩子送到鎮上或者區里的小學讀書,使得鎮上或者區里小學的教育資源人均不足,每個班至少有55個學生,有的甚至達到60個學生,教師根本不能顧及每個學生的狀態。村上的小學生源卻少得可憐,一些農村學校的班級甚至不到20人。教師反映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相差得其實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家長的跟風心理,導致教育資源整體的分布極度不均衡,留守兒童在學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發現問題不及時,最終導致了留守兒童變成“問題兒童”。現有研究結果大體上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問題[1]。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1.加強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奔波,與孩子的距離較遠,一些父母出于缺少陪伴孩子的愧疚感,給予孩子更多的物質補償,這無形中放任了孩子的壞習慣,使留守兒童出現了盲目攀比、對金錢認識不正確的問題,嚴重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些家長甚至拿自己舉例子,向孩子灌輸“不念書以后也可以賺錢”的偏激思想,放任孩子的學習狀況,老師家訪時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這非常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所以家長一定要從思想根源上加強教育孩子重要性的意識。
而安全問題更多需要注意的是放假期間。因為放假期間是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的高發期,為了保障孩子假期的人身安全,家長應該肩負起監護人的責任,積極向孩子灌輸安全知識,使孩子遠離危險。家長可以利用各種社交軟件以視頻、語音、短信等方式進行日常的交流溝通。天氣變化要督促孩子增減衣物,防治孩子感冒;教導孩子不要玩火,避免引起火災事故;不能吃“三無”食品,不能飲用生水,避免孩子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指導留守兒童正確使用家用電器,避免出現觸電火災的事故;教導孩子經常進行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防止感冒病毒的傳染。
總之,家長要積極和孩子進行交流,深入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使孩子感覺到雖然父母不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他們很愛自己,有利于留守兒童的未來健康成長。父母要將自身的生活經驗、人生經歷總結等教授給孩子,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水平[2]。
2.強化學校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就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需要更多地承擔起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需要通過鮮活的真實事例教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借助于榜樣的力量去教育并影響留守兒童。
在安全教育方面,學??梢酝ㄟ^多種形式和渠道進行全員教育重點督導的辦法。比如河南省嵩縣田湖鎮第一初級中學為了提高留守兒童的安全防范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組織展開了以“安全防范從我做起”為主體的留守兒童安全防范教育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針對防止溺水、預防雷電、防止中暑、各類用電安全以及遠離網吧等安全問題展開了聲情并茂的教育講解。并拿出了往年的留守兒童溺水事件的真實例子,向學生具體講述安全防范意識的重要性,教導學生要珍愛生命。在沒有家長進行監護的情況下,不可以和同學到河里游泳、出現危險不可以盲目下水搶救,認真學習并牢記預防溺水的相關重要事項。與此同時,河南省嵩縣田湖鎮第一初級中學還利用微信、《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督促家長對孩子進行安全防范知識的灌輸,教師要持有家長至少一方的聯系方式,保證和家長能夠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學校和家長聯手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教師應長期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醫生,加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
3.借助政府力量
為了更好地彌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失,各級政府也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積極借助社會力量提高各界人士對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度。政府需要積極尋求和培育多方社會力量參與,優化教育福利服務的供給模式,充分發揮“國家-社會-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
幾年來,國內各級政府已經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全力推進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行動,國家民政部、教育部、中央綜治辦等27部門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細化了任務分工,統籌協調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目前,各地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摸底排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隨著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我國政府正在致力于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體系,該體系是一個保護和關愛留守兒童的系統工程,該系統的運行需要家庭、學校以及政府的全力配合,開展的“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開展一年來,76萬留守兒童納入監護系統,1.6萬留守兒童返校復學,讓每一個祖國的花朵都能在溫暖中綻放。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家庭教育、強化學校教育、借助政府力量三種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可以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留守問題不是孤立的社會問題,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未來均息息相關,各級政府部門應該主動作為,拓寬破解路徑,以推動社會、學校、家庭參與,既著力于地區扶貧開發加快發展,改善留守兒童當前的窘境,又為地區未來發展累積后勁,進行必要的人力資源儲備。
參考文獻:
[1]白耀文. 欠發達縣域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17.
[2]任彩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論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J].新課程(上旬刊),201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