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古代人民精神文明活動的結晶,是人類勞動、生活、交往等的表現形式,凝聚了歷代炎黃子孫的情感、觀念和智慧。文章論述了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做到和應避免的三個方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簡介:王幼梅(1977—),女,福建南靖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古詩教學。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學生文化學習的傳承、文學素養的提高、人格的熏陶、情感的渲染、想象力的激發和創造力的培養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古詩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注重文意,忽視意蘊;注重朗讀,忽視誦讀;注重知識,忽視情感,從而導致古詩教學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和效果。
一、要注重文意,不要忽視意蘊
古詩所處的語言環境與當今的環境有著很大的區別,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很多教師把古詩的教學目標定在詞語的釋義上,教學中先逐字逐句解釋,最后把整首詩大意串聯起來,再講給學生聽。一堂課下來,翻譯用掉了大部分時間,這樣一來,留給其他環節的時間自然就少了。這樣的教學盡管很適合應付考試,因為考試經常涉及古詩字詞釋義與句子翻譯;但注重文意的同時,不要忽視意蘊,若把古詩中最精妙的意境、最人文的意蘊給忽視了,這樣的教學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在古詩教學中要注重文意,也不要忽視意蘊,意蘊是古詩的精妙之處。例如,張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片段,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前兩句“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簡單來說,就是秋風乍起,客居洛陽城的詩人想寫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表達自己思念家鄉的心情,可是要說的話太多了,唯恐沒有把話說完。如果僅是這樣簡單的字面翻譯,而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學生很難體會古詩中的意境以及作者內心的思鄉之情。如果疏通文意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想象:秋天來了,洛陽城秋葉紛紛,一片肅靜,一個人漂泊在外,那他會有什么感受呢?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不僅能感受到秋天的寂靜與肅殺,還能走進作者復雜的心境,體會到詩句所傳達的孤寂意蘊。
二、要注重朗讀,不要忽視誦讀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點,“朗讀”與“誦讀”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的。“朗讀”只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僅僅是把古詩讀準確、讀通順而已,而“誦讀”則要有節奏變化,要有情感滲透。“誦讀”是學生對古詩自我理解、自我感受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有通過“誦讀”古詩中的節奏韻律、情感共鳴才能傳達出來。對于古詩,反復朗讀直到背默固然很重要,但要是跳過了“誦讀”這一環節,一切便索然無味。
“誦讀”是學生品賞古詩的一種表現形式。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誦讀”這首詩,一方面要把握好節奏,讀準節奏是“誦讀”的基礎;另一方面,要讀出情感,將個人對詩中情感的理解滲透進去,用聲音表現出來。在引導學生讀出感情的環節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加強學生的“誦讀”訓練:首先,教師范讀,可給予學生具體可感的示范;其次,配樂誦讀,合適的配樂能將學生快速帶入詩歌的意境中;再次,學生賽讀,學生之間的互相切磋能迅速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名家誦讀,播放名家的誦讀音頻,讓善于模仿的學生們找到榜樣。這樣充分的“誦讀”引導,相比機械、無味的朗讀,更加能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情感把握與感悟。
三、注重知識,不忽視情感
在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重視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對詩句的翻譯、對寫法的掌握,但對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卻只是蜻蜓點水。學生對字詞、詩句的理解與掌握屬于“工具性”層面的要求,而對古詩中情感的體會則是“人文性”層面的要求。古詩中“工具性”知識的學習多數是為了應試,而“人文性”情感的體驗卻是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渲染,影響更為深遠。
古詩中“人文性”情感的體驗不容忽視。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表達了送別之情,《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表達了思鄉之情,《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表達了對孩童天真爛漫天性的贊美之情。這些古詩中的情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讓學生走進詩中,激發情感,引起共鳴。教師可以這樣嘗試:一方面,聯系生活體驗。思鄉、送別這些情感,學生們多多少少有所體會,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中的體驗,推己及人,將情感激發出來。另一方面,創設情境。若詩中的情境與學生的距離比較遙遠,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們的想象力,拉近與詩人的情感距離。
在傳統文化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古詩教學顯得更為重要了。在古詩教學中,若能把握“三要、三不要”,便能讓古詩教學煥發新的活力,讓學生在體味古人情感、智慧的同時繼承中華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周劍波.開發課程資源提升閱讀素養[J]. 江蘇教育研究(實踐版),2011(2):20-22.
[2]劉美花.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0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