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敏
[摘要]“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必毨栴}一直是困擾人類進步的阻力,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本文主要選取湖北省羅田縣為例,就該縣精準扶貧“扶持誰”“怎么扶”“誰來扶”的實踐路線等核心問題加以探析。羅田縣通過精準識別,在精準扶貧的實踐路徑中不斷尋找、不斷創新,將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每一個人,依托羅田縣特色產業逐步走向精準脫貧,進一步讓羅田縣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關鍵詞]精準扶貧;全面小康;精準脫貧
[中圖分類號]G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3-0084-03
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從粗放型扶貧到精準扶貧,經過了30多年的努力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使數億中國人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如今扶貧進入了最后的“收官”階段,也是難度較大的關鍵期。據統計,依照中國扶貧標準來看,至2013年底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還有8249萬,因一系列的貧困問題導致該地區發展落后于其他地區。這8249萬人“隱藏”在數億農民當中,發現與扶貧的有效性難以保證。目前,對于精準扶貧的研究非常之多,有學者從精準扶貧的體制角度來研究,如唐麗霞認為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各地為保證識別的精準性,進而落實精準幫扶措施。還有學者針對精準扶貧的政策方針來進行分析,任超認為精準扶貧的重點和用力方向理應是在堅持分類治理的基本原則下,重點支持那些有發展能力的貧弱家庭,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貧困治理中的作用。以上研究多立足于理論層面的剖析,但是精準扶貧理論在實踐過程中,面對中國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會呈現出不同樣貌,研究這些不同地區案例有助于豐富精準扶貧的研究深度,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鴻溝,本文立足于湖北省羅田縣的脫貧政策,開發生態旅游業和綠色產業,在電商平臺的推廣下促進羅田縣的經濟發展,進一步減少了貧困人口,提高精準扶貧的精準度,將精準扶貧的政策落實到最貧困的人。
一、羅田縣在扶貧中存在的問題
羅田縣始建于公元523年,是大別山區老革命根據地之一。由于羅田縣地形地貌處在山區,開發起來比較困難,小農經濟市場導致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羅田縣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東接英山,南臨浠水,西與黃岡、麻城相鄰,北與安徽金寨接壤,縣境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54.7公里。羅田縣土地總面積為319.37萬畝,占湖北省土地面積的1.14%。其中園地39.70萬畝,占12.45%;林地78.17萬畝,占55.88%;經濟林木和中藥材資源豐富,其中總人口60萬,高山、丘陵、河游交錯分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先進的經濟基礎可以享有一系列的社會保障,就羅田縣目前的情況來看,導致羅田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大體由三個部分構成構成,即一部分由于就醫、就學、天災、殘疾等導致生活負擔過重,另一部分由于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缺項目等導致發展能力不足,還有一部分由于安居難、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等導致生存環境惡劣。從羅田縣的現實局面來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缺項目等導致羅田縣的發展滯后。
(一)生態旅游業有待開發
羅田縣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是大別山主峰和大別山核心景區所在地,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境內坐落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三家國家級公園??諝赓|量常年優于國家一級標準,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平方厘米3.1萬個。通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羅田人民逐步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羅田最大的亮點、最大的優勢和最大的發展潛力,一定要打好生態這張牌,走好“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可持續發展道路。即便如此,目前羅田縣生態旅游業仍然面臨景區基礎設施薄弱,生態景區特色有待提升等突出問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羅田,從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前景來看,羅田縣在地理環境上占有絕對的優勢,盡管羅田縣的生態資源非常豐富,但生態旅游是一個后起的產業,造成生態了生態景區的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眾所周知,生態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生態旅游者參觀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時代在發展,旅游者的對生態旅游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在感官上的美感,服務人員的熱情程度也會給旅游者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對于羅田縣的生態旅游業來說,生態旅游業應該在現有的生態旅游資源上,完善生態旅游基本設施,將旅游業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服務的提升作為羅田特色旅游的前提,從而推動羅田縣的經濟增長尤為重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轉變,人們的環保意識已逐步大眾化。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湖北省羅田縣應該充分發揮“金山銀山”這一優勢,變輸血為造血,在生態旅游業方面捷步先登,造福羅田縣的困難群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下,提倡綠色健康的消費觀,開發出有羅田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打造出更廣闊的生態旅游市場。只要我們本著與時俱進的態度,執著進取、不斷探索的精神,才能進一步促進羅田縣的經濟發展。
(二)綠色產業有待推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現代化的技術,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彌合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羅田縣素來有養殖黑山羊的傳統,但是羅田縣養羊業目前仍處于傳統的千家萬戶分散飼養的格局,存在著品種差、規模小、飼養管理粗放、商品率低、經濟效益低的特點?,F階段急需改進黑山羊的管理制度,改良黑山羊的品種,將個體養殖戶與企業合作,并且將羅田縣黑山羊養殖技術的提高加以合理利用互聯網的普及,擴大產量以及銷量。
羅田縣轄12個鄉鎮、4個國營林場,版圖面積2144平方公里,是全國聞名的板栗之鄉、蠶桑之鄉、甜柿之鄉、茯苓之鄉。到2010年為止,全縣板栗面積過100萬畝,年產量達到9000萬斤,年創板栗系列產值10億元,雖說羅田縣綠色產業方面是初見成效但是開發的力度不夠,到2013年為止,羅田縣僅開發了羅田板栗、羅田茯苓等以土特產品和中藥材的旅游商品系列,沒有形成規劃區旅游商品體系??傮w來看羅田縣應該制定一個長遠的規劃,“變輸血為造血”,在電商平臺的推廣下發展綠色產業,以此來帶動羅田的經濟發展。
在信息時代的引領下,互聯網已成為消費者主要的信息來源。盡管羅田縣的綠色產業在開發之際,但是若能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推廣,首先可以提升羅田縣綠色產業的知名度,其次還可以推動羅田縣的經濟發展。在信息時代,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遷,那么就得不斷接觸新事物,接受新觀念和學習新的技術。羅田縣的扶貧工作也是如此,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羅田縣的經濟發展打下夯實基礎。
二、羅田縣精準扶貧的實踐路徑
脫貧攻堅戰略如何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有待進一步的落實。在扶貧工作實踐中,從貧困戶的摸底來分析導致貧困的原因,根據不同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扶貧政策非常關鍵。政策的執行是雙向的,政府起主導作用,貧困戶應該從精神上擺脫貧困的底子,在行動上應積極主動,才能早日脫貧致富。就當前情況來看,扶貧工作中仍然存在貧困戶摸底不夠精準,扶貧措施不夠明確,對相關政策落實變形走樣、到位打折扣等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方式粗放,方法漫灌,也就是說,扶貧方法上的創新是解決扶貧成效不高的重要出路。
(一)大力開發生態旅游業
經濟的問題,最終還得用發展來解決。2015年羅田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旅游發展工作領導機構,由主要領導親力親為,從策劃到監督,都是主要領導親自來協調。只要夠推進羅田縣旅游業的經濟發展,事無巨細,分管領導一級抓一級,必須層層落實到位。在生態景區基礎設施方面,羅田縣通過政府投入、資本運營、招商引資、鼓勵群眾參與等途徑,5年共投入交通建設資金14.82億元,建成了118公里大別山紅色生態旅游路,新建和改建二級公路235.6公里、三級公路89.6公里、通村路1126.3公里,將主要景區一線串珠,旅游景點相互連接,初步形成了完整旅游路線和旅游板塊。在林區生態資源保護方面,羅田縣財政一次性投入500萬元、每年投入200萬元對天堂寨、薄刀峰景區實行全面禁伐。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截止2015年羅田縣開發特色產品200多個品種,羅田板栗、蠶桑、甜柿、中藥材聞名全國。同時在全國各地廣告投入,使人在酷暑的夏季,一提到避暑勝地就能夠想到羅田薄刀鋒、天堂寨
的清涼,在板栗成熟的季節就能夠想到羅田縣板栗的口感等等。以上所做的一切都表明羅田縣政府對于生態旅游業的發展不是做表面工作,而是要還要深入人心,只有這樣的生態旅游才能有特色,才能夠滿足各地游客的需求。
綠色旅游業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雖然羅田縣的旅游產業呈爆發式增長,但是羅田縣政府一直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過去的5年,旅游綜合收人由2012年的5個億上升到2016年的36.65億元;旅游業對GDP的貢獻率從2012年不足10%上升到2016年的36%。旅游業發展得如此之快,離不開羅田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主導下的綠色旅游業進一步推進了羅田縣的經濟發展。
據羅田縣委書記肖燕梅介紹,羅田很早就認識到該縣“優勢在生態、希望在生態、未來在生態”。因此,縣委、縣政府在作出決策時,首先充分考慮環境的承載力,避免因決策失誤導致環境被污染破壞,生態保護成為招商引資的準人的基本門檻,對破壞生態的企業“一票否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了我們綠色的生活環境,為了共享一片美好藍天,羅田縣的生態旅游業使羅田縣的面貌煥然一新,為羅田縣的脫貧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電商經濟推動產業發展
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精準安排扶貧項目和建立產業扶貧尤為重要。不同的地區其發展情況不同,扶貧模式也是多種多樣。因此,需要結合當地的特色來選擇扶貧模式。產業扶貧是開發式扶貧的核心內容,因此國家扶貧資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將其中70%左右用于產業扶貧。
羅田縣是大別山片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素來有養殖黑山羊的傳統,主導扶貧產業自然聚焦到黑山羊身上。然而,養羊缺資金、缺技術、缺保障等難題,一直困擾著許多貧困戶。2015年8月8日,由漢購網舉辦的羅田錦繡黑山羊養殖基地尋羊之旅暨農村電商發展研討會,在美麗的黃岡羅田錦繡黑山羊養殖基地正式召開。湖北名羊公司致力于構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黑山羊養殖模式,堅持走黑山羊產業化發展之路,在養殖環節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專業合作組織體系,并且在今后對于電商化的探索中會走出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來。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如今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走進了千家萬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下訂單,滿足了困難群眾創業的需求,大大地提高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2015年7月,羅田縣就啟動了電商扶貧工程,在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下,借助于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村8萬斤“貢米”成為首批上線的產品?!耙郧傲闶?元每斤的‘貢米,在網上賣18元每斤,還供不應求?!蓖鯂宸_手里的市場主體幫扶帶動貧困戶臺賬,“今年1月26日大自然公司收購了我的‘貢米,1.68萬元當天就領到了?!背素暶?,板栗、甜柿一經電商推出也立刻變身“網紅”。羅田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他們與蘇寧易購、淘寶等電商平臺合作,主推的羅田特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2016年甜柿上市季節,在全網渠道銷售突破了2萬斤?!拔覀兺ㄟ^遍布全縣的180個服務站,統一收購產品,對貧困戶優先采購,且價格高于市場價,真正發揮電商扶貧增收的作用。”該負責人說。2017年,羅田縣政府在精準扶貧政策中就產業扶貧提出相關政策,貧困戶在主干道沿線種植板栗觀光采摘的,其承包面積達到50畝以上可以一次性得到100元/畝的補貼,同時對于每個采摘園基礎設施建設補貼3000元。對于貧困戶來說,種植板栗相對輕松而且還能夠拿到政府的補貼,關鍵是種植板栗觀光采摘也能夠提高家庭的收入。(下轉第90頁)
羅田縣縣長詹紅運表示:“羅田縣不斷探索電商扶貧的新模式,力爭引導全縣1/3以上的貧困戶,通過全方位地融入電子商務產業鏈,實現同步小康?!蓖ㄟ^電子商務搭平臺推動扶貧攻堅,是完成“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途徑,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充分發揮電商扶貧工程在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找準問題、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為羅田縣的經濟發展作一份貢獻。
三、結語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是在中國古往今來的發展中不斷摸索出來的,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而之制定的精準扶貧戰略。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內涵體現在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三個方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既需要開創大扶貧格局,形成全社會扶貧合力,又需要通過扶志和扶智形成脫貧內生力。
羅田縣以產業幫扶為重點,實現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的理念,使羅田縣的精準扶貧工作確保精準。羅田縣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最難攻克的高地就是“發展特色產業脫貧”。羅田縣的精準扶貧實踐工作中總結出:只要我們善用思維引領,科學制定規劃,讀懂用足諸多優惠和優勢,依靠群眾,發揮能人作用,轉變扶貧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才能更好地踐行精準脫貧,積極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羅田縣在精準扶貧實踐工作上不斷創新,走出了特色,取得了成效,走出了有羅田特色的生態產業扶貧和電商扶貧等新的扶貧模式,堅持將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實踐相結合,羅田縣的扶貧經驗是其他的貧困地區借鑒和推廣的榜樣。大力推進脫貧攻堅戰,從而確保到2O2O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為羅田縣的人民群眾爭取更多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5).
[2]任超,袁明寶.分類治理:精準扶貧政策困境與重點方向[J].北京社會科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