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學
摘要:當前,伴隨著國家對義務階段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以及對學生的培養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農村,有著很大數量的留守兒童,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一直是教育上的一大難題,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整體上來看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對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
關鍵詞:留守兒童;小學 ;人格;語文教學
前言:
在農村,由于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選擇長期在外地打工。使得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需要他們有很強的獨立性,造成與普通的兒童在生活的狀態上、心理方面有很大不同。而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引導留守兒童,形成積極人格的關鍵時期。本文詳細的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人格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在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途徑,促進兒童健康的成長。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必要性
(一)教師缺乏對留守兒童積極人格培養的意識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深,只是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提高考試分數,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培養。導致有的學生厭學心理非常嚴重,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比較注重學習的結果,使得當有些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一些知識的時候,教師就不管任何原因進行批評,給學生造成只要學習成績不好就什么都不好的思想觀念,不能很有耐心的去分析造成的原因,使得學生的自卑心理嚴重,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不是學習的那塊料等想法產生,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二)留守兒童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而且長期處在沒有父母在身邊照顧的環境下,很容易收到社會上存在的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影響學業。而學校就要肩負起對留守兒童這類特殊群體,進行人格教育的重擔。例如:有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家庭非常的困難,遇到社會上一些閑散人員的影響,覺得自己學習又學習不好,還不如早點退學,找個地方去打工賺錢。有的有留守兒童,因為經常受到其他學生歧視,使得在心理上越來越自卑,害怕與人交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途徑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
留守兒童和其他的兒童相比,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家,和他人之間的交流就比較少。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出一個開放和愉悅的課堂氛圍,讓留守兒童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到親近,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和生活的現狀,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或者給大家講一講父母上班所在的地方冬天是什么樣子的。講出其他同學不知道的地方景色,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出去打工并不是他人眼中不光彩的事情。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積極人格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
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頭腦,開拓視野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文化,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留守兒童,從小生活在比較孤獨的環境中,在心理上難免會受到影響,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加強閱讀,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明白做人的道理,看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從而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心態。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可以看出小女孩生活的艱苦,教師可以再找一些相關勵志的文章,讓學生去閱讀,使他們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坎坷,我們要不怕困難,勇于面對的精神。讓學生要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通過廣泛的閱讀,還能夠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總結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小學語文的學習重要性。尤其是小學階段,由于思想還不夠成熟,也是形成積極人格的重要時期。積極的人格有利于,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指導,能夠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念。因此,在農村小學語文中,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在提升語文水平的基礎上,讓留守兒童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楊艷麗.侯秀麗.網友世界. 2016,7(18):195-197.
[2]積極心理學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積極人格構建的路徑探究[J]. 戚會宏.吳爽.企業技術開發. 2017,17(72):184.
[3]小學語文教材的人格特質詞及人物性格分析研究[J]. 范國勤.侯秋霞.課程·教材·教法. 2018,10(0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