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智榮
【摘 要】 數學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和保證,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 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培養傾聽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需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成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地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地提高。
二、培養閱讀的興趣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認真讀題,不會審題,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修一段路,第一周修了全長的5/12,第二周修了余下的7/12,兩周修完這段路了嗎?有三分之一的同學的答案是“修完了”。錯誤原因在于沒認真讀題和審題。還有部分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如:用一塊長6dm,寬5dm的長方形鐵皮,在它的四角各剪去一個邊長是2cm的正方形,做成一個無蓋鐵皮箱。鐵皮箱的容積是多少?部分同學忽視了“單位”,所以列式算錯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養思考的興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主觀意識差,在課堂上容易跟隨大流,別人說什么,他也跟著說什么,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于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弱勢群體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欲望。
四、培養合作交流的興趣
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助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發創新的火花。如:在教學《統計》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路口視頻,讓學生統計在一分鐘之內過往的車輛有幾輛貨車、幾輛面包車、幾輛小汽車,幾輛公共汽車,一遍放完后,很多同學都說:“老師,太快了,再來一次。”我不吭聲,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學們還是來不及記錄。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看了兩次都未能記錄下來呢?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有沒有辦法能又快又準確地記錄下來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組員記錄面包車、有的記錄貨車、有的記錄小汽車、有的記錄公共汽車,1分鐘視頻播完后,各個小組都有了統計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從而使合作成為學生的一種需求。
五、培養應用數學的興趣
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把數學應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總價、單價、數量”這一節時,在學校講清它們的關系式,放學后再讓學生去買1—2樣東西,分別算出總價或者是單價,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掌握知識。
六、培養整理知識的興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的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繼發展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一些整理數學知識的方法,為創新提供一定基礎。教學時,我每教學完一節知識就要求學生把這節知識進行整理與內化,整理的方法有:列表法、圖示法等。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并使良好的學習興趣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扎根、結果。
【參考文獻】
[1] 紀曉村,曹裕添. 紀曉村小學數學興趣教學[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