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麗娟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運用視頻資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可以以視頻資源激趣設疑、探尋問題實質,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使用視頻資源進行教學時,應根據學習的需要選取,與課堂教學的內容有較強的關聯性和針對性,多選取具有正面導向作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視頻資源,同時注意一堂課內的視頻運用時間不能過長、數量不宜過多。
【關鍵詞】視頻資源 自主學習 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A-0149-02
自主學習和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目標之一。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學生對生活的認知、體驗和實踐很多都是通過網絡形成和完成的,網絡資源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提供了豐富的文本。利用視頻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使課本上的知識得以拓展,讓學生借助已有經驗,對新信息進行主動地認知加工,實現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發展。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為例,談談如何以視頻資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自主獲取知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一、利用視頻資源激趣設疑
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起源于好奇和興趣。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從激趣設疑開始。視頻資源的聲像功能在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欲望上具有其他資源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學習新知識前,激趣設疑的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利用視頻資源引導學生閱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二框題“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時,筆者是這樣設計導入環節的:請學生先觀看兩段視頻,一段是某女星把自己和他人合影中的他人通過電腦技術變丑,同時把自己變美,另一段是某高中畢業生冒領了他人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并用他人的姓名去讀書,隨后讓學生分別對視頻中的人物行為進行分析。通過觀看視頻并分析,學生基本上認識到在生活中隨意處置他人的肖像和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是不對的。這時,筆者再適時提問:這兩種行為有什么危害?有沒有違法?違反了什么法律法規?由此進入新課學習。
二、利用視頻資源探尋問題實質
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多時候是教師將知識直接口授給學生,學生要做的就是記憶和背誦。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短期內獲得對知識的認知,但是這種認知是沒有經過學生自主思考所形成的,學生對知識并沒有真正理解,因此只是淺層次的認知,時間長了就會淡忘。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式禁錮了學生思維的成長,導致學生離開了教師就永遠不會學習,沒有分析能力,不懂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仍以上文“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一課教學為例,筆者通過視頻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接著請學生自學課文,明確幾個基本概念:什么是肖像?肖像有什么重要性?什么是肖像權?什么是姓名?姓名有什么重要性?該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辨別侵害肖像權和姓名權的行為,什么樣的行為會構成侵害肖像權?什么樣的行為會構成侵害姓名權?如何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筆者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由學生閱讀視頻資源,自主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出侵權行為的特點,于是給學生播放了生活中多起明星的肖像權被非法侵害的視頻,并設問:視頻所反映的事件的共同點是什么?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問題,通過比較分析,得出了這多起事件均構成侵害肖像權,共同點有兩個:一是不經他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由此得出構成侵權行為的判斷依據。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二框題“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時,“如何正確行使權利”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習,學生需認識和理解公民正確行使權利要做到:1.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3.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怎樣才能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明確這4個要求呢?筆者采用了視頻教學的方法,給學生播放了公民因不正確行使權利而分別受到法律制裁的4個案例,并設問:視頻中人物的行為有什么危害?視頻中人物因此受到了什么制裁,說明了什么?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根據設問展開思考,最后進行討論交流并得出結論。
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視頻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和探究并最終得出結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
三、利用視頻資源須遵循的原則
利用視頻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首先要求教師在視頻資源的選取上要根據學習的需要來選取。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必須采用視頻教學的方式,通常是在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導入新課的時候使用,有時候也可以在結束新課時使用,以達到升華主題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視頻資源內容必須與課堂教學的內容有較強的關聯性和針對性。
再次,在教學中使用的視頻資源應該符合課程思想性的需要,盡可能選擇具有正面導向作用的視頻資源加以開發利用,更多地宣傳社會中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向先進人物學習,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如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學雷鋒”、志愿者服務等視頻資源都可以運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此外,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理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為生活實際服務,即德育生活化。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盡可能開發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并注意時效性。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的教學中,可以運用的案例很多,在選擇的時候就應該選擇最近發生的而不是很久之前的,學生才更容易接受和認同,從而產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
最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視頻資源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一個視頻資源的時間在3分鐘左右是最合適的。同時,一節課中最好不要使用過多的視頻,一般2個視頻是最合適的。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