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蔥
【摘要】本文從提高班級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樹立良好班風、提升班級活力、增強班級凝聚力、構建班級文化、促進班級社會化、塑造具有體育特色的班集體等七個方面分析體育活動對班級建設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活動 初中 班級建設 作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A-0153-02
常有學生家長忽視體育的重要性,甚至還錯誤地認為“學習好的學生,體育大都較差;學習差的學生,體育一般都好”。然而,筆者發現在我校歷屆校運會的記錄中,但凡在初三學生身體綜合素質比賽、青少年體質測試及體育中考等活動中取得好成績的班級,絕大多數也是學習、紀律好的班級。可以說,學生的體育成績與學習成績成正相關的關系。這是什么原因呢?筆者分析發現,體育活動對初中班級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
經科學實驗反復驗證,科學的體育項目和適當的體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大腦的機能,消除學習疲勞,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感、靈活性及人體對各種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外,還能增強學生體質,讓學生更有精力、更持久地投入到文化學習中,提高文化學習的質與量。
體育活動對于文化學習而言是“磨刀不誤砍柴功”,體育可消除疲勞感,提高腦力勞動的效率。愛因斯坦認為,人用于工作、學習的時間是個常數,要提高學習效果,必須擁有充沛的精力,而充沛的精力來源于健康的身體,來源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
二、培養優秀品質,樹立良好班風
體育活動具有競爭性、技能性、集體性、公平性等特點,對培養學生進取、冷靜、自律等品質有促進作用。許多老師都想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但教學效果往往低于預期效果。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擁有這些美好的品質呢?開展體育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耐力跑是培養身體耐力的典型項目,其特點是強度小,持續時間長,是鍛煉意志品質的首選項目。
大量研究表明,體育活動能有效預防、減輕和治療神經緊張、失眠、煩躁及憂郁等癥狀,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體育鍛煉大多是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宗旨的比賽,遵循公平競爭原則。同隊隊員之間講究團隊協作,與對手之間雖是競爭關系,但首先要尊重對手。愛好體育活動的學生在比賽中學會尊重對手并形成自己的勝負觀,還在比賽中學會勝不驕、敗不餒,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豁達開朗的人生態度,這是和諧班風形成的基礎。
另外,體育活動中的隊列隊形、集體體操、跑步等項目,要求學生聽從指揮,嚴肅認真,紀律嚴明,動作整齊,遵守規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當然,每一項體育活動對班級建設都有其相應的獨特作用,老師們可跟據班上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在班上組織各種體育活動,這對全面培養學生優秀品質、樹立良好班風大有益處。
三、增進健康指數,提升班級活力
醫學家證明,合理的體育活動是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的手段,甚至是治療疾病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方法,醫學上已經將其當做一種綠色、有效、安全的物理治療手段。合理的體育活動能改善神經系統,消除疲勞,使人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能加快或延緩人體骨骼和肌肉生長;還能增強心肺功能,清除體內垃圾,增強抗病能力等。除此之外,體育活動還具有調節緊張情緒、陶冶情操、減輕壓力、消除孤獨低落心理、保持樂觀向上精神等功能。因此,體育活動對學生身心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提高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
在集體學習、生活、工作中,個體與集體存在共生關系,集體對個體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個人會產生一種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覺為集體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的道德情感和榮辱與共的依賴心理,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激勵人們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這就是集體榮譽感。在班級中,它能促使師生嚴格約束自己,自覺克服自身的缺點,并能主動、積極地完成好自己在集體中的任務,使班級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極大地提升班級競爭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級建設的重要環節,更是學生成長過程的重要內容。
學校的體育活動,尤其是集體性的體育活動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為體育活動具有競爭性、代表性、集體性的特點,這決定了師生在共同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每個成員都要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與最后勝利;否則,團隊將如同一盤散沙,毫無作戰力。一個班集體如果長期堅持開展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就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而且還有利于消除生生、師生之間的誤解與隔閡,拉近生生及師生的距離,使班級的凝聚力得以加強。舉兩個大家常見的例子:在拔河比賽中,若想取得比賽的勝利,需要學生在拔河比賽過程中力往一處使;籃球比賽是通過分工不同的隊員默契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實力,完成比賽任務,否則會嚴重削弱隊伍戰斗力……諸如以上有教育意義的集體體育活動項目不勝枚舉,不再贅述。
五、樹立人生理想,構建班級文化
所謂的班級文化是指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大部分成員所共有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每個班級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必須以班級的實際情況為基礎,越切合班級實際的班級目標越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其班級文化越優秀。個人只要發現自己對大家有用,對社會有價值,就會產生信念,樹立理想,確定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這是人性使然。學校里的每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眾多客觀因素導致每個學生的性格、能力、特點、品質、修為、體質、學識、文化等千差萬別,因而也決定了他們的人生奮斗目標有所不同。然而,班級里總有一些學生沒有自己的愛好,找不到人生的奮斗目標,雖然他們當中有部分學生很聽老師的話,但學習成績提高得慢,于是就自暴自棄,甚至失去學習興趣。那么,班主任對這些已經失去學習信心的學生該怎么辦呢?及時開展集體體育活動是不錯的選擇,尋找那些適合他們的體育項目開展體育活動,讓他們都參與到集體的體育活動當中去,在活動中收獲成功,重拾自信,即使體育活動比賽失敗了,也能讓他們感到自己在團隊中起著重要作用。體育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每個人在體育活動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在其他各種活動中也一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排球比賽中,雖然扣球、攔網是身材高大的運動員的拿手好菜,但那些矮小的運動員在傳球、發球等方面也是好手,球場上少不了他們的身影,他們同樣是比賽勝利的功臣。一些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或觀看這些體育比賽,再加上老師的引導,自然就會想到:“原來每個人都是有用的,雖然我現在學習成績不好,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向正確,我一定能找到適合我的事業。因此,我不能放棄,要認真學習,為將來更好地做事情打好基礎。”老師們要引導學生正確定位自己,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信念,樹立人生理想及現行目標,打造優質班級文化。
六、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促進班級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個體由自然個體成長、發展為社會個體的過程。人在社會化進程中通過接受教育獲取各種知識、技能,提高了學習、生活、生產、生存等方面的能力,同時還發展了自身的心理、健全人格及行為方式等。社會化程度高的學生相比一般學生而言,處事更為沉著冷靜,與周圍人、事相處和諧,并能迅速適應周邊環境,且有擔當意識。這類學生能力更強,更符合社會的需要。體育活動多為群體性活動,許多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實質上就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班級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體育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能獲得成功和失敗、歡樂和痛苦、優勢和劣勢、個體和群體、自私與關心、侮辱與尊重、合作與獨斷、守紀與犯規等體驗。學生通過這些體驗學會直面人生,正確對待生活、工作、學習、交際等,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也是班級社會化功能增強的體現。因此,班主任應該與體育老師積極配合,適當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增強班級社會化功能,促進學生及班級的社會化。
七、提高學生素養,塑造優秀班集體
體育運動蘊含豐富的藝術內涵,許多動作極具美感和深刻的文化意蘊,尤其是賽場上那些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相互尊重、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感人畫面及其表現出的催人奮進的精神,更是人類所追求的精神;還有那些點綴在運動旋律中五顏六色的運動服裝、場地、器械、觀眾等也一起融入這壯美的畫面,構成和諧而美麗的藝術畫卷。
如果一個班級長期堅持開展優質的體育活動,那么學生就會在體育運動的熏陶及感染下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體育活動中獲取的大量相片、圖畫以及體育板報、體育器材、老師和學生的體育服裝等可美化班級環境,有利于形成優良的班級體育環境;另外,經過老師引導,體育精神、體育名言、體育榜樣、體育目標等深入人心,無形中成了班級的精神支柱,有助于學生形成豁達、沉著、堅毅、果斷、勇敢的優良氣質;將體育比賽規則、運動員訓練制度、管理制度等靈活借用到班級管理中,有助于形成具有體育特色的管理制度。因此,體育活動既可提升學生修為,美化班級,又能打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獨具體育特色的班集體。但在體育活動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學校領導、老師要認真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加強學校體育理論學習與研究,從本質上認清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意義,用實際行動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活動的強大教育功能;學校領導、班主任、體育老師之間要主動進行體育工作的溝通交流;開展關于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班主任學習和培訓,為學校體育工作掃盲;體育老師應該主動出擊,用實際行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