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每一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對學生的發展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英語課中,學生英語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應該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使教育成果有顯著的提高,本文主要討論了小學高年級英語隱形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英語;隱形分層教學;實施
【作者簡介】樂亞芬,深圳市寶安區石巖小學。
一、前言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健康成長是每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教育事業的目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注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并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并且要積極的創新,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同時應該有意識的觀察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差異,對于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要不斷的鼓勵,以提高學生的信心,教師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充分的發展。
二、當前小學高年級教師英語教學現狀
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尤為重要,因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還沒有成熟所以每一個學生的性格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間接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水平。所以教師不能一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所有學生都是“一刀切”,每堂課都是固定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所以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掌握程度差距越來越大,就會出現英語基礎較扎實的學生知識儲備不足而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對所學知識消化不了,讓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對英語完全失去信心并且失去學習的主動性,教育效果不夠顯著。
當前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因為學生所處的家庭成長環境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同產生差異,其次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新穎,教師又不夠重視導致的差異。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利于英語教學的發展,而對于學生來講降低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還阻礙了學生個體的進步。
三、如何進行隱形分層教學
1.根據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學習,并且還要充分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以及接受能力,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并進行科學合理的隱形劃分。分組時每一個小組都要有英語基礎較扎實的學生和中層水平的學生和基礎較弱的學生,不能犯將優秀的學生分在一個組的錯誤,讓小組內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英語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從比賽中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
2.教學目標分層。當前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主要是根據教學實際內容擬定的,同樣分層教學也是如此,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課題,從每一個學生的角度出發,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給予相應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完全掌握知識并能夠準確的應用;中層次的學生要要求其掌握英語課堂中所學的重點并能將其應用到實際中;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其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并完全滲透。這種教學方式既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有效的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水平。
比如教師在進行《牛津英語深圳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read a story部分《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分層教育,比如讓基礎較扎實的學生掌握文中核心詞匯、過去式的結構并能夠實際應用,在理解并復述故事后能夠續寫故事內容;中層學生教師要求除了學生掌握文中核心詞匯、過去式的結構之外,還要求通過核心的詞匯對文章進行復述;基礎較弱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能夠流利的讀出整個故事。
3.課后作業布置分層。教師布置課后作業主要是為了鞏固課堂中所學的內容,通過教師布置的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探究和掌握,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隱性分層教育方法主要就是根據不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作業分層布置,從完成課后作業掌握知識點。
課后作業的布置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小學《牛津英語深圳版》六年級下冊第五課《Crafts》中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要求基礎較弱的學生掌握文中的核心詞匯,能夠做到聽寫正確。
四、結束語
不同階段的學生都會因為外界因素或者自身性格、個性的原因存在差異,并且這種情況在教師教育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就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改善教學方式和手段,對不同學生層次的學生都要積極鼓勵和表揚,因材施教,同時教師在實施隱性分層教學法時應該積極分析問題并總結以往的經驗,不斷地改進和創新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呂麗英.小學高年級英語隱性分層教學的實施思路[J].新課程, 2017(22):137-137.
[2]甘露.試論小學高年級英語隱性分層教學的實施[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