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對于小學生的發展來說至為重要。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量,讓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一些語文知識。本文在說明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進行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已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這需要老師和學生的普遍關注和共同努力,只有將閱讀能力提高上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收獲頗多,才能輕松自如地進行語文的學習。本文在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以便于老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工作當中能夠運用自如,對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閱讀解題能力培養,忽視閱讀習慣的養成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還是存在分數至上的現象,換言之,就是閱讀教學以考取分數為指揮棒,指揮著學生的學習。在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下,存在過多地對文本的解讀,以及如何解答試題上面,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的閱讀往往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其目的就是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失去了閱讀本身的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往往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將所需要解答的題目放在教學內容當中,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地閱讀,而不是為著自身閱讀習慣和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終身閱讀和自身閱讀習慣的養成來說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摧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重視段落分析,忽視閱讀美感教育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很注重段落之間的分析,通過段落的內容來總結段落的中心思想,以便于之后閱讀題目的解答。經常是老師將學生指引到一種特定的閱讀環境當中,讓學生完成所需要解答的題目,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忽視了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并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加以重視,而是將學生看成了只知學習的木偶,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興趣,使本該生機勃勃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沒有美感可言。語文閱讀原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進而讓學生自發地喜愛上語文閱讀學習。但是實際的情況卻不容樂觀,老師的教學模式正在漸漸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1)突出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閱讀教學當中,往往是老師占據了主體地位,老師在課堂上幾乎占了全部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的空間并不是很多,這使得學生逐漸覺得課堂教學和自身沒有關系。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老師需要將閱讀課堂的主體位置讓給學生,讓學生來做課堂的主體,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偏好來設計課堂內容,不斷提高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熱情,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討論當中去。
(2)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有句話是說人和人的差距在業余,這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也是如此。小學生的課外時間較多,上完課程之后很多時間都不知道怎么處理,老師就可以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規范指導,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夠有計劃地去閱讀課外書籍,借以陶冶情操和打發時間。同時,在選擇作品的時候,老師需要選擇與教材相關的作品,這樣學生閱讀起來也具有針對性,不至于盲目從眾,通過閱讀來改變和提高學生的精神面貌,讓學生的視野得以擴大,知識變得更加豐富。再有就是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習慣往往都有一定問題,都喜歡去閱讀一些玄幻和言情類的書籍,但是卻容易忽視對經典的誦讀和閱覽,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引導,讓學生有一個快速閱讀的方法,同時能夠閱讀一些經典之作,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打破老師在課堂上有針對地進行閱讀教學的現狀,老師需要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本身的樂趣上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追求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上,不妨讓學生能夠無功利心地進行閱讀,適當調節下學生的心情,讓學生能夠無憂無慮地進行閱讀學習,而不是總盯著分數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老師來說需要拿得起,放得下,能夠讓學生先是愛上閱讀,然后再給學生講述閱讀方法和技巧以及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樣舉重若輕地進行教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4)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習
眾所周知,小學生在擁有一定知識和能力的時候都往往擅于表達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閱讀教學也不例外。通過一定閱讀內容的積累和沉淀,學生們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候就都想表達自己的內在想法,作為老師需要搭建一個這樣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懂得交流和學習,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使學生們都能夠做到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涵養。例如,老師通過開設讀書心得會,讓學生把心得體會和美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加深學生之間的彼此印象,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充實,也讓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不至于干巴巴地只知道死學知識。通過這樣彼此的交流,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彼此了解,增進友誼,也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需要時刻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讓學生愛上語文閱讀,愿意自發地進行閱讀與學習,這樣就使得教學變得有的放矢,學生的學習也變得容易起來。同時,老師也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好的教學氛圍當中自主進行閱讀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作者簡介
辛玉潔,1987年生,甘肅秦安人,新疆巴楚縣第一小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教研與班主任管理研究工作。
(作者單位:新疆巴楚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