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梅
【摘 要】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因此,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理應重視小學語文教學。本文從做好引導工作、注重交流、引導良性競爭幾個方面淺要論述在小學語文中激勵教育的應用,以期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建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激勵教育;應用策略
小學作為學生啟蒙教育階段,不僅能夠讓學生良好地掌握基礎文化知識,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合格的學習能力,并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而小學生年齡較小,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激勵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激勵教育的開展,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做好引導工作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師在開展激勵教育時應注重提高對于學生的引導工作,使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具有鼓勵性的話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如“很棒、真聰明、再想想,還有更好的方法嗎?”等等詞匯,充分引導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
二、注重與學生交流,切忌一味批評
在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知識水平的積累,而不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對于學習較差,變現不好的學生,教師往往只會一味地批評,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教師卻往往忽略對其的表揚鼓勵。這對于年齡較小、榮譽感較強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不利的。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而言,往往教師的批評會使其喪失對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甚至會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而學習好的學生,由于得不到肯定,長時間也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同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三、開展具有激勵性質的活動,引導良性競爭
激勵教育的重點便是提升學生自信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因此,教師在課堂學習中可以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競賽活動,引導學生良性競爭,如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成語接龍等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對獲勝的小組或者學生給予合適的獎勵和表揚,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參與熱情。當然,教師應注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教學實踐表明,部分學生由于自信心不夠,不具有足夠的勇氣來參與活動,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該對其充分引導與鼓勵,使其有勇氣參與到活動中去,無論結果如何,教師都要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提升其自信心和參與熱情。
教學實踐表明,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不夠成熟,自尊心和自豪感都比較強,因此,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影響較為明顯。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開展激勵教育,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但教師應該注意,小學生年齡較小,開展激勵教育并非能在短時間產生效果,因此,教師應具有足夠的耐心,充分引導學生。當然,教師也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勇于打破固有觀念,不斷創新,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 詹立春. 探究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J]. 東西南北:教育,2017(4).
[2] 豐建鴻. 淺談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