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多媒體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將語言、文字、圖像、動畫融為一體,極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也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創設、情感滲透、時空轉移方面的不足。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巧用多媒體,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大量普及,多媒體技術已走進小學日常教學中,成為老師常用的教輔手段。多媒體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方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感官,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是值得我們語文教師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化遠為近,便于學生理解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有古今中外故事,也有天文地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正處于形象思維層面,對復雜的知識不易理解。因此,我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縮短學生認知與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他們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比如,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班上學生極少去過河北,也不知道趙州橋的歷史。為了讓學生熟悉趙州橋,縮小歷史的距離,筆者借助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示趙州橋,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感受。在課堂上,筆者圍繞“創舉”這一中心詞,摘選了一些視頻片段,一邊播放視頻一邊配以凝練的文字解說,讓學生不僅能看到趙州橋,更能引起內心的觸動。然后,通過播放動畫,讓學生懂得了橋結構的絕妙布局,在大拱的兩肩各背著兩個小拱,這不僅能減輕洪水的沖擊,還能減輕橋自身的重量。這樣學生就能明白趙州橋是一個多么偉大的創舉了。
二、創設情境,讓語文教學更生動形象
語文課本上都配有不少插圖,但由于篇幅所限,這些插圖的立體感往往不強。若我們借助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將圖片與文字形象化,不僅能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達到生動悟意的目的。比如,在教學《燕子》一課時,文中有一段話是對燕子的動態描寫“還有幾只橫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很多學生對“橫掠”這個詞理解不了,此時,教師通過播放燕子“橫掠”湖面的視頻,學生通過觀察就很容易領會詞語的意思,也更易理解課文內容了。
三、借助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效果很好。比如,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不容易理解文中對火燒云的描寫,特別是對火燒云的顏色沒有直觀的理解。此時,借助多媒體呈現火燒云的圖片,學生就能輕易理解各種顏色的描寫了,如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之后,筆者讓學生思考,除了上述顏色外,火燒云還有其它顏色嗎?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在展開想象翅膀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鍛煉。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寫作興趣
寫作教學一直是讓師生頭疼的一個難點。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往往是好半天也開不了頭。為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創設具體的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比如,在“母親節”來臨之前,以“母親”為主題讓學生寫一寫。為此,筆者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燭光里的媽媽》《懂你》等歌曲,然后讓學生觀看MTV。凄婉動人的歌聲配上感人的畫面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強烈沖擊著學生的感官。這樣學生的寫作欲望就被輕易調動起來了,學生們主動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 王麗君.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探索[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5(11):99-100.
[2] 王金奎. 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中小學電教,2011,23(2):48-48.